福利院老人荒芜生活:多因财产与子女反目成仇(2)
儿子孙子两年多都不来了,我也不知道他们在哪住了
“一群老人逃出老人院去看海”的故事,是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张扬和朋友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出来的。他很快决定,把它拍成一部电影。筹拍的过程中,他几乎找到了所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老艺术家们”,比如许还山、吴天明、田华、斯琴高娃、牛……
“这是对老演员的一种致敬。”张扬说。
这部溢出辛酸、也充盈着梦想的电影,被张扬定义为“老年励志片”。不过,在张扬和房洪英之前,很少有人从梦想的角度关注老年人——他们中很多人所遭遇的现实,已经残酷到让人几乎不忍细读。
房洪英所关注的乡村福利院,居住者大多是无子无女的孤寡老人。他们生活困窘,一场疾病就可能给生命画上终止符。而在张扬所关注的城市养老院,被金钱扭曲的道德观,则展现着一种令人瞠目的力量。
这些扭曲的故事里,房子是个无法回避的关键词。电影里,老葛在老伴儿去世后,被继子很自然地“请”出了老伴儿的房子。而他本来的房子,早在20年前就拿来给儿子当婚房了。这个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突然间变得“无家可归、无路可走”。
还有个名叫老金的老人,蓬乱的银色头发,常年穿着一件灰色的毛衣。因为3个儿子都不管他,“只想分他的房子”,已经住进老人院的老金总会突然对着护工高喊:“我没有东西好分了!”
连在睡梦里,他也常常咆哮着:“别来这套,你们都不是好人!”
事实上,这样的故事不止发生在虚构的电影情节中,也发生在真实的养老院里。
张扬在自己的纪录片中记录了护工与老人的一段对话:
“你的房子呢?”
“给闺女了,房子没有了,一间没有了。”
“钱呢?”
“钱不知道哪去了。儿子孙子都不来,两年多都不来了,我也不知道他们在哪住了。”
说这些话时,老人的神色木然,没有一点哀伤的表情。而护工则用一副司空见惯的表情告诉镜头后面的张扬,这里的老人几乎“都是这样”。
两个月的实际考察中,张扬发现,养老院里很多老人的命运都大同小异,会被家人送来,无非是因为房子或者其他经济上的原因。就像“电视节目里常常演的那样”:因为财产分配的问题,父母子女反目成仇,甚至老死不相往来。
一位参加演出的老演员为此表情沉痛地指责,这是全社会“道德的沦丧”。而在张扬看来,这只是时代发展给社会带来的众多变化之一。
“这个时代那么匆忙,金钱成了唯一的衡量标准,也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一条最基本的线索。”张扬说。在这样的节奏和压力里,有人为了事业而忽略了父母,有些人甚至坚信,在挣到足够的钱之前,自己根本“没脸回家”,去陪陪自己的父母。
“我们正在失去一些最朴素、最宝贵的东西,包括传统的道德与亲情。”这位45岁的导演严肃地说。
他还记得,在天津的那个养老院里,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坐在椅子上哇哇大哭,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在一旁解释说,因为她的女儿几天没来看她了,“想得慌”。
“乖啊,别哭了。”工作人员蹲在地上,像哄小孩一样安慰着这个老人,尽管那张淌着眼泪的脸庞已经布满了皱纹,“等她再来,我一定骂她,还要扣她工资!”
他的镜头还记录过一个生命走到弥留之际的老人。家人涌来看她的时候,老人正躺在房间一角的床上。家人们握着她的手,默默抹着眼泪,但没过多久就离去了。只留下目光浑浊的老人,无助地盯着房间白色的墙角,许久都没有眨一下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