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老人荒芜生活:多因财产与子女反目成仇(4)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还是走得太快了
在电影《飞越老人院》上映的同时,张扬在真实的养老院里拍摄的纪录片,也在一家门户网站上公开发布。与电影的直接表达不同,张扬希望纪录片能从另一个角度,用真实的画面,“渗透”出自己的主题。
令他没想到的是,视频带来的,不仅是网友对老年问题的反思,也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其中一条备受争议的评论这样写道:“你老了需要你的孩子天天不过自己的生活陪着你吗?老年人要自重!!……特别看不起那种‘我累死累活把你带大你却没有孝心’的父母,敢情你生小孩是为了让他伺候你?可你生他时,也不问问他愿意不愿意要你这样的父母?”
这位网友还补充说,自己对于孩子的教育是,“父母不是你的负担,我们会为自己安排,你只需安排好自己。”
张扬承认,“从概念上来说”,父母和子女各自作为独立的个体当然是更好的,西方的家庭也大多是这样的理念,但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这样的理性状态其实很难做到。
事实上,在他自己的生活中,他也曾努力劝说76岁的父亲,多想想自个儿,“让自己快乐”。可费了半天劲发现,老人想的还是他这个儿子,每天琢磨的内容还是怎么能让儿子好,怎么不给他“添负担”。
电影里的那些老人也体现出同样的纠结。这些挣脱藩篱,准备“为自己活一回”的老人,心心念念想的依旧是自己的子女们:和儿子20年没联系的老葛,唯一的愿望就是让儿子、孙子不再怨恨自己;连不断鼓励大家“为自己而活”的老周,也终于在舞台上承认,他参加选秀节目的原因,是希望能获得晋级,到日本参加决赛。
“我唯一的女儿嫁到了日本,她和我断绝联系已经七八年了。如果参加这个节目,到了日本,也许她能在电视上看到我。”说这些话的时候,老周已经到了癌症晚期,而他最大的愿望,是在临死前,跟女儿说声“对不起”。
在张扬看来,这是中国父母怎么也摆脱不了的特质。“所有父母的心思,他们的希望和寄托,都在孩子身上。”他原本想在电影里营造一种“老人为自己活一回”的概念,可到头来却依旧发现,当一些年轻人已经在宣称,自己要当独立、理性的父母时,现实里的中国老人,总免不了会回归到“孩子”的话题里。
这位常年关注老人话题的导演也因此觉得,自己所记录的这个群体,是“最辛苦的一代”。
“战争、政治运动、自然灾难……他们经历的很多东西,我们都没有经历过,以后的孩子恐怕也不会。”张扬说,“他们走过了所有的苦难,如今,却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时代的步伐正推动着年轻人接受更为新潮的资讯和理念,但老人们,却被隔在了鸿沟的另一端。他们大多不会使用电脑,手机也只用来打电话,唯一的牵挂,还是自己的子女。
事实上,在《飞越老人院》的宣传过程中,一个访谈节目主持人曾经随机收集了现场观众的愿望。其中一个老人这样写道:我们把一双儿女从婴儿抚养成人,现在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儿女。一次电话、一次见面都使我欣慰,我愿儿女给我们一次拥抱,说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我们年轻人在适应新的东西,但老人们的生活、需求还在过去。”张扬说,“也许两三代人之后,我们会有新的生活方式,但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还是走得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