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云南“中缅家庭”的“微生活”
视频:云南边境线上中缅家庭的幸福生活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云南瑞丽7月13日电 题:云南“中缅家庭”的“微生活”
中新社记者 保旭 吴华丽
连日的小雨,使得中缅边境小镇瑞丽并不十分炎热。作为中缅友谊象征的“一寨两国”景区因暑假的到来变得十分热闹。
“一寨两国”景点距离瑞丽市区约10余公里,位于有名的中缅边境71号界碑旁,是典型的“一个寨子两个国家”地理奇观。国境线将一个傣族村寨一分为二,中方一侧的称为银井村,缅方一侧的称为芒秀。寨中的国境线以竹篱、村道、水沟、土埂为界,因此,中国的瓜藤爬到缅甸的竹篱上去结瓜,缅甸的母鸡跑到中国居民家里生蛋便成了常有的事。边民们每月数十次地穿越神圣的国境线而浑然不觉。寨子里的老百姓语言相通、习俗相同,他们同走一条路,共饮一井水,同赶一场集。(游客在景区内只能在中国境内游玩,不能越界到缅甸境内)
7月13日,在“银井村胞波井旁,瑞孟和自己的缅甸媳妇正在叫卖着傣味小吃。刚从城里学校放假回来的儿子也帮忙招揽客人。因为他们是“中缅家庭”,许多游客喜欢停下来喝杯柠檬水,看看他们的生活,记者也在这样的情况下听瑞孟讲起他们家庭的“微生活”。
两代人的“跨国婚姻”
瑞孟的母亲是从缅甸嫁到中国的,这使得瑞孟从小对缅甸有着不一样的情结。自从年轻时在家见到一位过来帮忙农活的缅甸女子后,他便偷偷地爱上了这个勤劳的女孩。
瑞孟告诉中新社记者,当时条件非常差,为了追求这名女子,只有想尽办法帮她干农活,闲下来请她看电影。听起来并不浪漫的爱情最后结了果,1989年,梦瑞迎娶了这位缅甸女孩。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笑得合不拢嘴,“我叫了很多人,带着礼物,风风光光地把她从缅甸娶过来。”结婚3年后,瑞孟为妻子领取了中国户口。
瑞孟称,其实像他这样的家庭很多,在“一寨两国”,有近一半的家庭是“跨国婚姻”,只是现在嫁过来的缅甸人落不了中国户口。
经营小吃店就是经营生活
现在的瑞孟已有一个17岁的儿子。靠着在缅甸租种的农田和在景区经营的小吃店,一家的生活平淡而幸福。
瑞孟告诉记者,随着“一寨两国”知名度越来越高,他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人多的时候一天就能赚500多元人民币。
瑞孟还被当地政府选为先进外事界务员。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现在管着一段国界线。”
也许是因为景点、也许是因为很多人对“跨国婚姻”的好奇,游客、记者纷纷到访瑞孟家。瑞孟对此已习以为常,但他认为,“自己的家庭和普通家庭一样,只是在经营着生活”。
从瑞孟儿子方晓星的话里,可以听出他们家庭生活的美满。方晓星告诉记者,“我从小到大从没听见过父母吵架”。
不一样的中国传统佳节
瑞孟一家人最喜欢的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放鞭炮、杀猪做菜,热热闹闹地享受团圆的气氛。
瑞孟对记者解释说,主要是因为妻子从小在缅甸,过节主要是傣历新年。嫁到中国后,妻子喜欢中国过节的气氛,一家人好好团聚,尽管不知道这些节日的来历。
瑞孟经常带着家人去缅甸过节。他说,过节了妻子肯定也很想念家人,所以我们一年都会回去几次。
话说到这儿,瑞孟担心起自己的父母。他说,“母亲是缅甸人,现在年纪大了,还没好好去中国各地旅游一下,而父亲身体一直不好。”
第三代的生活梦
方晓星读初中就离开村子去城里念书,现在正在职业高中学习玉雕手艺。从小就喜欢街舞、吉他的方晓星,剪了一个十分时尚的发型。他最大的梦想是去上海、广州闯荡一下。
他告诉记者,出去就是想长长见识,然后赚钱。“等有钱之后,我要带着父母去中国、缅甸的各地旅游”。
当天瑞孟的生意一直很好,记者告辞离开时,一直没说话的瑞孟妻子用汉语跟记者打了招呼。方晓星赶忙说道,“我妈的普通话比我爸强多了”。然后,一家人开心地笑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