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盖伤人连年内涝 中国城市安全成最突出隐患(4)
公民参与必不可少
记者:这几年,“社会管理创新”这个概念频繁出现于我国话语体系中,但如何创新却是个大问题。
万鹏飞:社会管理是指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发挥政府和社会两个积极性,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社会管理包括政府社会管理和社会在政府调控下的自我管理。社会管理错综复杂,在我国,离不开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但这并不是大包大揽式的直接管理,而是要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和政府的社会调控作用,同时鼓励各社会主体的参与,实现政府和社会的共治,形成社会合力。
法国十九世纪社会学家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说过,一个好政府最需要关切的应当是使人民逐渐养成不需要政府也能自我治理的习惯。因此,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发挥包括家庭、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提高社会自我管理和协同管理的组织程度,实现管理的社会化,最终提高社会的自治能力,让社会走上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这是我国未来社会管理创新和发展的大方向。
依此方向,我们可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如重视家长教育和家庭教育、鼓励和规范社会组织的发展、加强学校的公民教育、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社区自治等等,不断提高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
记者:有人说我国城市管理存在“重政府,轻市民”的倾向,您怎么看?
万鹏飞:这是说我国的城市管理是政府主导型,公民参与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到民众的诉求和利益。国外的城市规划制定和实施,特别重视公民参与,让各种意见在规划阶段就得到充分表达,让公共诉求、个人诉求、地方诉求得到平衡。
近年来,城市规划中公民参与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新修改的城乡规划法已有公民参与的专门条款。北京规划委也在尝试“一师(责任规划师)两员(社区民意调查员和市民监督员)制度”,强调吸收老百姓意见。
记者:如何让公民参与到城市管理中去?
万鹏飞:目前来看,我国公民参与城市管理的途径,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一种是网络参与,比如政府网上的市长信箱、政府出台政策后的网络投票意见征询等;还有电话参与、面对面参与,比如12345市长热线、听证会、专家咨询会等;再就是媒体参与,比如北京市政管委与北京广播电台开通的城市管理广播节目。
总体而言,我国城市管理中公民参与的程度还很低。最直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政府对公民参与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二是民众整体参与意识淡薄、参与能力低下、参与渠道有限;三是公民参与的制度不配套,操作性差。因此,公民参与改进空间很大,主要取决于:政府的决心有多大?民众是否想参与?是否有能力参与、有渠道参与?从中央到地方是否有配套性和操作性的制度支撑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