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井盖伤人连年内涝 中国城市安全成最突出隐患(5)

2012年07月17日 10:15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城市应该成为精神栖息地

  记者:文化服务在城市管理中占什么地位?

  万鹏飞:公共文化服务对于一个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培育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平衡和抑制人们的过度物质追求;超越短期化的功利考量;传承过去历史、创造未来文化;促进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理解;滋养人性、淡泊安宁;尊重多样性、培养创造性;塑造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一句话,公益、普惠、均等、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可以让城市变成名副其实的精神栖息地。

  文化体现城市灵魂,决定城市品位,展示城市魅力,文化是最重要的城市资源,是城市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城市都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战略位置。

  记者:对于政府来说,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在哪里?

  万鹏飞:毫无疑问,首先应该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是相对于物质生活需要的,是满足精神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务,包括公共文化设施和产品提供、文明行为和健康风尚倡导、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大众传媒的发展和管理、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播、公共文化活动的组织等。

  记者:国外文化建设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和做法?

  万鹏飞:去年我们做了一个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四个城市的文化建设比较研究,它们有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首先,将文化建设置于很高的战略位置。巴黎给自己的定位是艺术之都、文化之都;东京的定位是要产生创造性文化的城市;伦敦的定位是要做“世界的文化首都”。其次,文化建设有法律支撑。比如东京有《文化振兴条例》,巴黎在国家层面有《知识产权保护法典》、《遗产法典》,纽约有《百分比艺术法》,伦敦有《大伦敦政府法》。第三,将公共文化服务放在首位。如伦敦特别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从空间布局和交通规划上加强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的可及性、通达性和均等化,大力举办广大居民支付得起或免费的文化活动,特别注重面向儿童、残疾人和贫困家庭的文化服务。第四,把文化要素融入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提升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如纽约“百分比艺术法令”规定,城市工程建设预算的百分之一要用于艺术建设,以提升公共空间的艺术水平。第五,文化建设要吸纳公民意见,强化公民参与。公民参与文化建设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决策层面的参与,包括公共咨询、民意调查;二是活动参与,比如门票优惠、举办展览;三是自愿参与,是让公民自愿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

  记者:可不可以说,公共文化服务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幸福感?

  万鹏飞:一个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都得到满足的人才是一个幸福的人。《尚书·洪范》中提到人生有五种幸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这里的“五福”分别是长寿、富裕、安宁、好德、善终。要得到这“五福”,既要物质的保障,更要有精神的调节。人人想长寿,但长寿肯定要精神的介入;富裕更要精神的引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知足常乐,不为物役;安宁最难做到,更需要精神的修炼;好德就更不要说了,需要人性的持续涵养;善终既要有物质性保障,更要有个人心态的调整、尊老助老的社会习俗、人性化的临终关怀等。

  这“五福”对我们城市管理很有启发,可以作为我们衡量城市管理好坏的标准。城市管理要从安全感、认同感入手,让老百姓能够改善生活、活得长寿、享受文化、互动交流、老有所养、得以善终,最终在城市里获得心灵的安宁。(记者 方 莉)

【编辑:马学玲】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