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农民工倾尽打工积蓄办慈善助养院 收养94位老人

2012年07月19日 14:16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农民工倾尽打工积蓄办慈善助养院收养94位老人
杨美学推着助养院里的孤残老人散步

  贵州籍农民工倾尽打工积蓄办起慈善助养院,6年收养94位老人,为50多位老人送终

  谁给农民工家庭养老找个出路

  “官办养老机构不足,民间养老机构好的太贵,便宜的条件太差”

  这双手,制过古书,背过背篼,烤过臭豆腐,6年攒下8万元;这双手,从2006年3月8日开始,又先后服侍了83位老人——“端屎端尿、端盆倒水、端饭喂药”……

  在家人的一致反对声中,他毅然掏出全部积蓄办起了慈善助养院,接纳的大多是别的养老院不愿接收的孤残老人、子女在外打工的空巢老人。6年时间,他先后收养了94位老人,亲自为50多位老人送终。

  他说,助养院一直走得很艰难,儿子一度打工赚钱来补贴助养院,女儿则全职陪护老人,但孩子们从未曾有怨言,他感觉很愧疚。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一家人的能力也有限。只能尽最大努力,走下去……”他就是贵州毕节籍农民工杨美学。

  一个农民工的努力

  杨美学是毕节纳雍姑开乡人。2000年,他看到出去打工的乡里人都回来修起了好房子,就带着妻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全家来到贵阳。在此之前,他主要是务农和找些古书卖,勉强能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

  到贵阳后,因为人生地不熟,杨美学当起了背篼。后来看卖小豆腐的生意不错,又做起了小豆腐生意。因为擅于钻研,他做的小豆腐越来越好吃,其他摊贩们也都纷纷到他这里进货,杨美学的生意也从自己单独卖转成了批发给别人卖。

  2005年,靠着卖小豆腐,杨美学存了8万元。一家人开始商量怎么用这笔钱,妻子说回家修栋房子,大儿子提议租门面做生意,小儿子想买辆车做营运生意。但都被杨美学否决了,他对家人谈出了一个自己思考许久的想法。

  杨美学创办慈善助养院源于一次卖豆腐的经历。一天,他正在巷子卖烤豆腐,一位老人摔倒在他的摊子前,他赶紧把老人搀扶起来。一番家常话,杨美学才得知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打工,每月的低保又支付不起他在养老院的费用,只好自己一个人生活。杨美学深受触动,暗下决心要办一个让空巢老人安享晚年的养老院。

  这个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一家人都认为杨美学的做法太幼稚太天真,都说那是政府做的事,老百姓不必操那个心。但他决心已定,全家人只好由反对转为配合。在他的努力下,“贵州农民工慈善助养院”终于在2006年的春天诞生了。杨美学拿出所有的积蓄,在贵阳城北的沙河村租下了一栋民房的一层,就这样,18间房子和一个小院成了老人的寝室和活动场地。

  2006年4月2日,养老院里住进了创办以来的第一位老人。老人的家属路过时发现了这家养老院,看到所有的设施都是全新的,价格也比较合理,于是选择了这里。最后商定价格是每个月600元,养老院派车去接。在贵阳市郊区一家养老院,杨美学和大儿子见到了这位老人。他们一揭开被子,看到老人身上有三个大褥疮,床上全是脓水,杨美学没想太多,直接就把老人背上车接了回去。

  此后,杨美学每天亲自给老人翻身换药,一个月后,老人的褥疮基本痊愈。精心服务使杨美学的养老院越来越出名。直到后来,不用贴广告,自然就有人找上门来。

  一个家庭的付出

  杨美学的农民工慈善助养院,住的主要是其他福利院和养老院不愿接收的老人或者病人。“全都是孤残,要不就是子女不在身边。”杨美学说,很多时候,他们会狂躁、砸东西。有时候,告诉老人们不能做的事,他们偏要做。

  更辛苦的是对他们生活上的照顾。有的老人连续几天大小便失禁,这就要有人每天晚上值守、看护。因为老人随时都有休克的可能,所以必须有人昼夜值班。“我们只有付出更多的精力,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杨美学说。

  杨美学的二儿子,平时开车挣钱,闲下来的时候,则帮忙把养老院的老人从床上抱到轮椅上,再推到院子里晒太阳。如果儿子们都忙,这些事都得杨美学一人做。他的儿媳妇们,则充当起了厨师的角色,负责养老院的伙食。

  杨美学的养老院目前还没有得到民政局的许可,这就意味着,他很难得到民政部门的支持,即使他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维持整个养老院运转的资金,是收取部分老人的费用以及杨美学全家的收入。“经费紧张确实是一大难题。”杨美学说,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要申请到证件,必须硬件设施过关,但由于经费有限,他根本无力购买更多设施。

  如今的养老院设备设施基本上都是免费的,唯一的一个医务室,也刚成立不久。医生是住在附近的一位退休老医生,看到杨美学养老院经营艰难,便免费为老人们治病。许多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也会经常来养老院帮忙,有时他们还会带来在社会上募捐的公益款。养老院里的轮椅,也都是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包括办公室和医务室在内,养老院一共有18个房间。杨美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房子每个月的租金是2500元,再加上水电费、煤气费和伙食费,每个月的开支在4000元左右。

  这里养老院的老人,最高的每个月收费1000元,低的400元。“主要是看他们的家庭情况来定,有好几个是不收钱的。”有一年,养老院里住了25位老人,其中有8位是完全免费的。

  一个社会的思考

  如今的养老院,住了13个孤残老人。

  “去年一年,就有十多人去世。”杨美学说,和他们相处总会有感情的,每送走一个,心里会难过很久。但让他思考最多的就是,这几年,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他们已经将根深深扎在了城市,可他们自己和他们的父母该去哪里养老呢?这13位老人中,有好几个都是子女在外打工,老人“独守空房”。

  “官办养老机构不足,民间养老机构好的太贵,便宜的条件又差,谁来给农民工家庭的养老找一个归宿呢?”杨美学走访过很多民办养老院,条件好的有电视、空调、卫生间,还有阳台。可以说,宾馆里有的那里一切都有。可这样的一个房间,一个月要2000多元,还不包括吃。

  “其实很多农民工养老并不一定要求住的多么豪华,他们只需要生活有保障、生病有人管、孤单有人陪就够了。”他说。“有的农民工有了养老保险也不愿意回到家里,子女都在外打工,自己一个人太孤单了,生病了都没人端茶倒水。”

  “钱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即使有了保险,尤其是对农村的老人。”他说。

  如今,农民工在城市无法养老,如今土地、子女、积蓄仍是农民工主要的养老选择,不过,在杨美学眼里看来,这些养老方式的保障能力比较脆弱。杨美学告诉记者,现在农村人多地少,人均顶多一两亩地,即使是壮劳力完全靠土地也难养活自己,更何况老人呢。他认识的一些“老无所养”的农民工甚至不愿意回到农村,而是滞留在城市乞讨、流浪。

  而对于靠子女,不少农民工也显得信心不足。采访中,不少农民工告诉记者,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农村家庭的子女也较以往大大减少,这些年轻人成家立业后往往要赡养三四个老人,再加上自己抚养子女,负担也很重,所以靠子女养老也很困难。

  对此,社会学家指出,随着第一代农民工逐步迈入老龄,当前农民工普遍存在着“城市无法养老、农村无力养老、社会化养老受冷遇”三大难题。不少农民工迫切希望国家能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农村养老机构设施投入,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障形式,帮助农民工摆脱困境,实现老有所养。

  专家建议,国家应鼓励农村大力开办介于社会化养老和家庭养老之间的多种形式养老组织,比如养老服务互助会、老年人互助会等,促进农村社区的整合与发展,为农村提供多元化的养老保障机制。(记者 李丰 赵福中)

【编辑:马学玲】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