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首支民间紧急救援队北京水灾救援纪实

2012年07月24日 20: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7月24日电(记者欧阳开宇)7月21日,北京普降暴雨。这不仅是今年以来最大一场降雨,也是61年来北京遭遇的最大一场降雨。大雨从上午10点持续到次日凌晨,北京市内出现了严重的内涝,不少路段因积水交通中断,大量汽车浸泡在积水中熄火,更多的市民被困在暴雨中。

  危急时刻,中国首支由民间专业人士组成的紧急救援民间公益机构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21日下午6点,北京市一些路段已经出现险情,北京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已经做好了应急预案,随时准备行动。

  晚上8点,水情进一步严峻。接到房山东大桥乡新东关村救援任务,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开始准备物资、集结人员。4辆车载着10名队员和汽艇、冲锋舟、氧气瓶等救援物资赶往受灾地点。10点,由于京港澳高速路积水,队伍在杜家坎受阻。经过一路跋涉,终于在11点到达房山东大桥乡新东关村一带,开始救援。

  新东关村一带很多房屋被大水淹没,人们站在房顶上等待救援。受灾地区只有一艘小船,再加上水流湍急,救援效率很低。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到达后,利用带来的设备运送受困人员,救援效率立即提高了。到22日凌晨4点多,东大桥乡新东关村受困人员转移工作基本完成。

  在房山开展救灾任务的同时,北京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接到了京港澳高速路17.5公里处南岗洼桥灾情报告。他们立即从救援的10人中抽调出4人,火速赶往京港澳高速路南岗洼桥淹没区域,成为第一个到达该受灾地点的救援队伍。当时,该地最高积水处已积水超过6米,积水路段长度近2公里,大量车辆被淹没在水中,很多民众受困,情况十分危险。到达后,4名队员立即投入到引导受灾人员逃生的工作中。看到这一幕,当地的建筑工人也主动投入到帮助疏散灾民的行列中来。

  到第二批队员6点到达时,引导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疏散受困群众190余人。这时,其他救援队伍才刚刚到达。

  除了北京的队伍,来自天津、山东等地的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百里驰援,在接到险情的第一时间赶往受灾地点。

  接到救援任务后,来自天津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5名队员连夜出发,带着装备驰援北京,于22日上午9点到达京港澳高速路受灾地点。

  山东省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7名队员也于22日上午10点到达。青岛市、淄博市的红十字蓝天救援队也纷纷赶来。

  有了这些队伍的帮助,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人数达到30人,设备更加充裕,救援能力明显提高。按照紧张有序的安排,救援队员有的徒步,有的划船,有的潜水,在各个区域开展工作。仅22日当天,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就找到3具溺亡者尸体并移交给公安刑侦部门,排查被淹没的车辆80余辆,被淹车辆30多辆,没有在车中发现受困人员。

  由于高速路两侧的路面被冲垮,积水中含有大量泥沙,能见度几乎为零,这给潜水摸排的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来自天津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潜水队员胡喜鹏就是潜水作业的队员之一,他在水中工作了整整一天,是在水下工作时间最长的队员之一。他说:“在水里,我打着手电也几乎什么都看不见,只能用手摸,再加上水的阻力,排查的速度很慢。”水里很冷,胡喜鹏被冻得很难受,但他坚持了下来,直到摸排任务结束。

  水中充满了危险。由于大水的冲刷,水中的车辆排列十分混乱,不再按照车道排列,有的甚至两三辆车上下叠加在一起,随时可能倒下,给排查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危险。“我们的潜水员不仅要小心车辆掉下来砸到自己,还要提防破碎的车窗玻璃划破手指。”来自天津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刘会成说,进入车厢摸排时,如果潜水设备在车里被挂住,将成为很大的危险。所以,进行摸排的救援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小心翼翼地前进,这也使得摸排时间延长。据悉,有一名救援队员就在潜水排查的过程中不小心划破手指,不得不中断潜水作业。

  23日凌晨,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已经连续奋战超过24小时,第一阶段的排查工作已经完成,队员们这才坐下来开始休息一会儿。“这是我们多次开展救援活动以来效率最高的一次。”北京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王亮说。

  据北京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张勇介绍,他们接下来的工作主要是和武警、消防一起,继续排查南岗洼铁路桥附近的水面。北京市排水集团的工作人员和设备也已经到达现场,抽水效率迅速得到提高。23日晚,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京港澳高速公路积水全部排空。现场突击清理后,该路段已于24日早晨6点通车。(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