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暴雨爱心接力不断线 灾民帐篷新家睡安稳觉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7月27日 09:44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房山区青龙湖镇北车营村,村干部清点爱心市民捐赠的矿泉水、面包、食品、口罩等物品。记者 贾同军摄

  “7·21”暴雨过后,在受灾最严重的房山等郊区迅速建立起397个灾民安置点,将无家可归的灾民安置妥当,社会各界的援助物资也在源源不断地运往这里。在这些安置点里,灾民们喝上了清洁安全的水,吃上了热乎的饭菜,睡上了干爽的床铺,受灾群众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昨天,记者分三路走访安置点,看看那里的群众怎样生活。

  爱心志愿接力不断线

  本报实习记者 高健发自房山区青龙湖镇北车营村

  房山区青龙湖镇北车营村,大雨洗礼过后,空气里泛着潮湿的泥土气。

  走在通往北车营完全小学临时安置点的路上,地面上的泥土有些湿滑,沿路晾着的被褥,粘着泥土的锅盆、杂物,侧翻的汽车……都在告诉我们不久前那场大雨的凶猛。

  下午1点,临时安置点的门口已经停了四五辆车,院子里也是车,还不断有车要开进来。负责人站在门口疏导着,“院子里停不下了,你们往那边停点儿,别堵了路。”

  “这些水放在哪儿,怎么给他们?”一位大姐刚到安置点就忙着跟北车营村的翟书记问情况。

  大姐夫妇都是房山燕化的退休职工,听说房山水灾,问了问知道北车营这边儿灾情重,就一起开车送东西来。

  “开始也不知道送什么,后来在微博上看说现在灾区不缺吃的,关键就缺水,我们就拉了30箱矿泉水过来,车太小,拉不多。”大姐说着还有点遗憾。

  “我们原先还想参加一个志愿者的救险队,后来人家说都是小伙子、越野车,怕我们老两口跟不上趟,建议我们去走好走的地区,我们也真怕拖了他们的后腿,所以才没跟去。”

  当电视台记者将摄像机对准大姐的时候,大姐不住地躲闪,“别拍我,别拍我。”记者一再追问下,大姐才肯说出自己在微博上的名字,朱虹老师。

  “那个无糖的面包放哪儿了?赶快拿过来,这边有糖尿病的老人。”循着声音望过去,是个梳着马尾辫的小姑娘,皮肤白净,穿着T恤衫、小短裤,白色的凉鞋边上沾满了泥浆。她叫林靖,是房山中学高一的学生。“我在人人网上召集大家,捐了很多衣物,我们这几天就一趟趟往这边儿送。”

  顾不上脚下的泥,林靖指挥着伙伴们把车上成袋的衣服拿下来让村民们挑。“大妈,这个可以给孩子穿,这个要是觉得长可以裁下去点儿。”

  和林靖一起来的还有几个高二的男生,男孩子力气大,还能把水往山上送。“我们上午9点多去的山上,那边车进不去,就得靠人搬。”能为灾民送水出把力,林靖和她的伙伴们打心眼儿里高兴,也不觉得累,“我们十二个人,还有两个村民和我们一起搬。”

  有的开车来,有的打车来,今天一天,林靖他们几个高中生陆陆续续地往北车营村送了70来箱水,四大袋子面包,还有好几包衣服。

  记者问起翟书记,这样捐送物资的车辆一天能来几拨,翟书记自己也说不出数,但是临时安置点的现场,翟书记接待这些志愿者们,就没闲下来过。“每天都好几拨呢。”正说着,又有某旅行社的志愿者来送东西了。

  下午2点钟,天上开始飘起蒙蒙细雨,四辆“瑞普华救助车”驶进了临时安置点的院门。

  小伙子们卸货迅速,纸箱上贴的标签信息详细“瑞普华接收云冈南二区捐赠,64件长上衣,98件短上衣……”

  “快,快,一会儿还得送老人们呢。”来自瑞普华义养中心的工作人员们麻利地卸下募集来的捐赠物,开始组织老人上车。

  “我真特别感动。”翟书记向记者介绍道,听说北车营村受灾严重,想到很多老人年岁大了,有的还患重病,不适合住在临时安置点的帐篷里,位于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瑞普华义养中心的工作人员就主动联系了村里,来到安置点,陆续将老人们接往义养中心安置。

  “昨天接走了七八个,其中重病的有两个,都是脑血管疾病,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翟书记介绍说。还将有6位老人被接到义养中心,截至目前,先后共有16位老人在义养中心安置下来。

  正在这时,一辆救护车驶进了安置点,车上,北京六一八医院的医护人员刚刚从一户居民家中接上了一位70岁的老人陈通,将一道被送往义养中心。

  医生尚桂明介绍说,这位老人患有严重的脑梗塞,目前生活不能自理。“已经不能活动了,说不了话,也吃不了饭,现在只能把食物打碎,通过鼻饲管进食。”

  对于像陈通这样的重病老人来说,被水淹过的潮湿房屋显然已经不适合居住,安置点的简陋环境也无法满足日常护理的需求,搬到义养中心去住,接受专业人员的护理,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不仅是老人,在临时安置点里,儿童的需求也得到了关注。

  来自壹基金的沙磊告诉记者,他们在21日当晚11点多就派专业救援队进村协助排查,目前,更多关注的是灾民生活的安置,特别是儿童。

  “儿童在灾难中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有特殊的需求,而不仅仅是物资和简单的心理辅导。”

  沙磊今天来到北车营村,就是进行入户访谈,了解孩子的安置情况,针对他们的需求,来制定帮助计划。

  “比如,我们会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份属于他们自己的‘温暖包’。” 沙磊介绍说,给孩子们的东西要区别于大人,“温暖包”里面除了准备了卫生洗漱品、T恤、儿童雨衣、花露水等生活用品外,还准备了书包、文具和图画书。里面的减灾知识手册也分普通文字版和拼音版两个版本。“孩子经历了灾难后,需要一个心理重建的过程,要让他们重新回归到一种学校环境中。”

  目前,在北车营村完全小学的操场上,已经扎好了4行7列共28个帐篷。蓝色的帐篷每间二三十平方米,帐篷里,四张单人折叠床,一张小桌子,成箱的矿泉水,柔软的被褥……虽然简陋,但也齐全。

  帐篷有纱窗纱门帘,可以防蚊虫。“帐篷防水没问题,如果雨量过大,我们还会把村民安置到教室去。”据翟书记介绍,目前学校已经开放了5间教室,每间教室能住12人,对于房屋受损毁严重,无法回家居住的村民、危房里的村民还有家处危险地段的村民,都必须要搬到安置点居住,以保障安全。

  家住北沟里头马路边上的赵月霞大姐搬到安置点已经四天了,“刚来的时候住帐篷,后来有人带着小孩儿来,住不下,我就主动让出了床铺,去住教室。”教室一开始还没有床,赵大姐就拿凳子搭起了一个“床”,凑合着过夜,如今教室里也已经安好了床铺,和住在帐篷里一般好。

  在帐篷新“家”里,赵大姐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家里的房子椽子都断了,不知道啥时候就会塌呢。这儿每天能吃上肉、面包还有牛奶,有时候我也回家熬口粥喝。”

  等到天气晴了,赵大姐可以回到家中,慢慢清理淤泥中的家具、衣物,重新修好冲毁的房屋,总之,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