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一普通工人资助抗洪烈士母亲16年(图)

2012年08月31日 16:24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上海一普通工人资助抗洪烈士母亲16年(图)
烈士张金垠的姐姐亲手做绣花椅垫,作为礼物送给樊国梁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16年前在新民晚报上看到抗洪救灾中牺牲的烈士的消息,牵起了一位普通上海市民与辽宁老妈妈之间的长达16年的“母子情缘”。

  1996年,家住虹口区广中社区的居民樊国梁在本报上看到,42岁的石家庄装甲兵指挥学院军务处副处长张金垠在河北赞皇县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时,为营救9 名被困群众而英勇牺牲。“我要为烈士尽一份孝心。”樊国梁通过上海的部队与石家庄部队联系上后,得知张金垠的家远在辽宁桓仁。樊国梁给千里之外的烈士母亲李桂兰打去电话,这对特殊的“母子”便在电话中“相识”,开始了16年的情缘。

  从那时起,樊国梁每三个月为李桂兰寄上100元生活费,逢年过节,樊国梁还为老人寄去上海特产、营养品等。前不久,正生病住院的樊国梁得知今年是“张妈妈”80岁大寿,特意从医院里跑出来,和妻子一起汇去了1000元贺礼。

  记者昨天在樊国梁家看到,并不宽敞的二居室內住了三代五口人。客厅桌子的玻璃台板下放着李桂兰的照片,沙发上铺的是李桂兰和烈士姐姐一针一线亲手做的绣花椅垫。“那是张妈妈为表示谢意,亲手缝制后寄来的‘礼物’。”

  曾化名“上海学雷”资助丽水母亲

  67岁的樊国梁退休前是一家企业的普通工人,老伴汪春妹告诉记者:“其实老樊资助烈士家属的事儿,早在1991年就开始悄悄做了。”也是本报的一篇报道 “牵的线”——1991年,20多岁的石家庄装甲兵指挥学院见习排长周丽平在浙江丽水抗洪救灾中牺牲的消息被樊国梁看到。联系上周丽平的母亲朱美娟后,每月20元,老樊瞒着所有人把自己的零用钱寄给她,化名“上海学雷”。1992年,满心感激的朱美娟夫妇带着女婿特地从丽水老家来上海感谢这个好心人,厂里和家人这才知道这件事。第二年,樊国梁又到丽水去看望朱美娟。到了第6个年头,樊国梁发现汇出的钱好几次被退回来。“朱美娟说家里经济状况开始好转,让我不要再寄钱了。”

  烈士口袋里汇票存根再次触动心弦

  1996年,樊国梁又在本报上看到张金垠的事迹。报道中有一个细节,烈士牺牲时口袋里还留有一张寄给母亲的汇票存根,这一细节再一次触动了樊国梁的心弦。“我自小就有当兵的梦想,但当时因种种原因没有实现,所以我特别敬重军人。”每月30多元钱现在看来是个小数目,但16年前他和妻子每月的工资才数百元,儿子在上高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

  汪春妹告诉记者,丈夫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但心地善良,决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承诺过的话也肯定兑现。“所以当年知道老樊资助朱美娟的事,我一点儿也不惊讶,也不生气。因为他做的事情是对的,家人应该支持他。我们一个月少了二三十元,就当少买件衣服。”现在,每次寄钱、寄东西,都由汪春妹“代办”,家里已积累了厚厚一叠汇票存根。进入新世纪,樊国梁下岗待退休,儿子上大学,全家开支全靠妻子退休金,为贴补家用,樊国梁找了份保安的工作,几年前才刚歇下来。即便这样,樊国梁的“尽孝之心”从未间断。“我还关照儿子,万一我先李桂兰老人而走,他一定要替我继续尽孝。”樊国梁说。(记者 袁玮 特约通讯员 龙钢)

【编辑:王永吉】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