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将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称作“工蜂”

2012年09月14日 09:3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全国首份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出炉,报告负责人廉思称:

  研究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是理解社会的一个路径

  3年前提出“蚁族”概念的青年学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廉思近日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群体,并称这个群体为“工蜂”族。历时一年多调研完成的《工蜂——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负责人廉思,日前接受了中国青年报的独家采访。

  中国青年报:继“蚁族”之后,您为何选择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群体?

  廉思:我们常年关注知识青年问题,青年是国家的未来。

  “蚁族”的出现,折射出中国当下“知识”与“力量”逐渐背离的趋势,比“蚁族”具有更多文化资本(92%为博士)的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是否有类似遭遇,这是我们做这项研究的初衷。

  此外,我国传统上有“士农工商”四民社会的说法。“士”作为知识分子的前身,曾是四民之首、社会重心,既是其他阶层的表率,也是将民意向上传递的桥梁。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带有更多思想,教书育人,他们的生存状况,是时代的容颜,也将影响中国未来至少20年。

  中国青年报:为何把高校青年教师称作“工蜂”?

  廉思:“工蜂”在蜂群中占绝大多数,承担了整个蜂群的全部劳动。“工蜂”弱小,但有力量,虽有集体协作,但也独立作业。“工蜂”一生从不停止工作,它们持续酿造蜂蜜,恰似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此外,“工蜂”一旦遇到侵害,会用蜇刺进行还击。这很符合当下青年知识分子的性格——与其他社群相比,具有更多的反思能力和批判精神。专门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承的高校青年教师是强烈关注现实、对社会“背阴面”持最激烈的批判态度、并有足够影响力的一个群体,思考和发声会贯穿其一生。

  中国青年报:“工蜂”现象在社会其他群体中是否具有普遍性?

  廉思:各行各业都有“工蜂”。如果用“蜂巢”来比喻大学及其等级分明的行政体制,“蜂巢”又何尝不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呢?

  作为青年知识分子与中产阶级的结合体,“工蜂”身上折射出的时代侧面,“也能让一些年轻人看到自己的影子”。

  1999年后的高校扩招造就了一大批知识青年,文化知识的传播人群迅速扩展。这些人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部门。互联网又为这批青年人的话语表达开启了一个全新空间。他们以年轻人的激情和专业特长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日后必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工蜂”既是青年知识分子,又以自身智识培养青年知识分子。我把研究“工蜂”族视作理解当下社会、了解青年知识分子乃至中产阶级状态的一个路径。(记者 王梦婕)

【编辑:马学玲】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