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63%基层打工者系单身 滋生聚赌嫖娼等问题(2)
失爱:不再牢不可破的婚姻
在安徽省六安市皋城中学附近的一个院落里,43岁的李娟因为“老公有本事”,是同住的其他陪读家长羡慕的对象。
李娟的丈夫从打工仔干起,10多年时间,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服装厂。丈夫的成功给了李娟和孩子优越的生活,她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儿子身上,而儿子也没有辜负她的心血,今年7月以高分被重点高中录取。
然而,就在暑假,李娟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丈夫3年前就在东莞有了“别的女人”。
她强忍痛苦,不敢在儿子面前表露半分:“虽然从儿子上小学起,我们就不得不两地分居,但是几乎每天都电话联系,而且我把儿子带得这么好,他一直非常感激我的付出,说儿子就是他最大的骄傲。谁想到会这样!”
孩子还有3年才考大学,今后的每一天对必须继续陪读的李娟来说都是煎熬。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各种观念、诱惑层出不穷,许多两地分居的农民工家庭出现了婚姻危机,其中一些还走向了解体。
今年暑假前,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大妙乡11岁的王茜父母离婚了,她归母亲,哥哥归父亲。
王茜的父母住在同一个镇上,经媒人介绍,当年年方20的两人见过几次面就“闪婚”了。上世纪80年代,这是农村最常见的结婚方式。两人感情本就一般,在母亲出门打工后,越发不好了。后来,父亲不堪经常被妻子奚落“没本事”,开始酗酒、打人,二人越闹越僵,终于离婚。
夫妇感情不和,如果搁在10年前,可能凑合凑合也就过去了。按照农村的传统观念,结了婚的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离婚后在村里会抬不起头来。但近年来,进城务工的青壮年农民见识了都市的繁华,观念也随之改变,这直接导致了农民工离婚率的上升。
日前,北京市怀柔区法院发布的一项调研显示,因外出打工引发夫妻感情破裂导致离婚的案件居高不下,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一些社会学家和婚姻专家认为,对农民工离婚率上升应辩证地看。一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开放和进步,说明农民工的婚姻观、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对婚姻幸福有了更高的追求;另一方面,离婚确实可能给当事人及子女带来很大的伤害。
因此,各地政府对此应予以关注,法院对尚能挽救的婚姻,不要轻易判决“准予离婚”,应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尽最大努力促使双方当事人重归于好。
关注:都市中最寂寞的人群
“他们是都市中最寂寞的人群。”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称,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正在经历“急风暴雨”般的嬗变。“除了未婚农民工婚恋难,已婚农民工夫妻分居也造成了婚姻质量下降、离婚率攀升,这已经成为尖锐的社会问题。”
王开玉分析:“与以往相比,这一代农民工更加注重夫妻情感的交流,重视自身尊严和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致使农民工很难融入城市。生活的不稳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的婚姻家庭。”
社会对农民工婚姻的关注程度低让何毅感到忧心。“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农民工婚姻问题还处于社会关注的焦点之外,没有具体的部门分管,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她说,农民工婚姻出现问题之后,也很少有人会去寻求心理上的帮助和支持。
对此,专家建议,社会各界在关心农民工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同时,也应关注他们的情感生活。政府应采取得力措施,尽量为农民工进城落户创造条件,让农民工有条件、有能力夫妻一起进城务工,减少“候鸟夫妻”数量;工会、妇女组织等在组织各类相亲活动时,应将农民工考虑在内,为他们在城市找寻另一半提供条件。同时,企业应多替农民工考虑,通过开设夫妻房、给予农民工探亲假等,让他们能经常夫妻团聚。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胡光伟则建议,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应当在农民工群体中开展一些弘扬家庭美德的活动,引导大家增强责任感,降低离婚率。(《半月谈》2012年第17期,记者 叶建平 吴晓颖 鲍晓菁 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