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故事看十年:开火车成了脑力活
我今年44岁,已在铁路工作了22年。先后开过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见证了草原铁路的“三级跳”。过去内燃机车最多也就拉5000吨,而我现在驾驶的和谐型电力机车可以拉1万吨,是名副其实的“大力王”。
刚参加工作时,我首先干的是蒸汽机车的“司炉”,实际上就是负责烧煤,基本上纯是体力活儿。一趟车跑下来,除了牙是白的,全身都是黑的。后来我成了内燃机车副司机。与蒸汽机车“吃”煤不同,内燃机车改为“喝”油。内燃机车上有司机、副司机两个人,司机主要负责操纵驾驶并关注车辆运行的线路,副司机在配合司机进行一些呼唤应答程序的同时,还负责动力车油料压力、机械设备、仪表仪器等的检查。这样一来,司机体力劳动大大减轻,但脑力劳动有所加强,工作也更专业化。内燃机也有“毛病”,就是柴油机、压缩机等发出来的噪音“轰隆隆”的,两个人面对面说话都要大嗓门,一个班下来嗓子都有些沙哑。
2009年,我开上了电力机车,当时驾驶的是韶山4型电力机车。2011年9月,我又开上了和谐型电力机车。“力气大”是和谐型机车的最大优势,额定最大功率达到1万千瓦,可以满足在长距离区间牵引重载列车的需要。
拉得多,跑得快,全靠“大力士”车头带。现在,呼铁局平均每天要发出35列万吨重载列车,去年,全局煤炭发送量达到1.61亿吨。相比内燃机车,环保、节能、干净、噪音小是电力机车的又一“可爱”之处。以前那种轰隆隆的噪音减少了,柴油燃烧后产生的废气不见了,油也省下了不少。
如今,火车司机基本上不需要体力劳动,听说动车组司机对脑力要求更高,我很期待有一天能驾驶着它,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
(本报记者 贺 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