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武警的十年桑梓情怀
中新网太原10月18日电 题:一名普通武警的十年桑梓情怀
作者 宋立超 张巍 郭振强
山西省壶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10年前,一名武警警官给家乡村委会捐款,建议筹建希望小学;10年来,无论条件如何艰苦,他总忘不了给家乡孩子送去关怀和温暖;10年后,他满载着希望和荣光回乡探亲,反哺父老养育之恩。
他叫牛何松,现役武警山西总队晋中市支队。这个年仅34岁的武警老兵,先后捐助11名失学儿童,遍布全国3省5市;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8次;2011年荣获“感动晋中十大道德模范人物”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在当地被誉为“最美兵哥哥”。
捐资建设家乡小学 反哺父老养育之恩
牛何松,1978年生于山西省壶关县桥上乡后脑村。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不仅是村里唯一一名现役武警警官,而且还是闻名全国的中国好人。他的老家以前贫穷落后,哥哥姐姐读完初中就因交不起学费相继辍学。虽然自幼家境贫寒,但凭着军人的坚强和毅力,他坚持14年如一日默默资助一名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安徽女孩方园园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毕业。为了让更多的孩子,特别是家乡的贫困孩子有书读、有学上、有饭吃,他每年都要捐款数千元,用于各类公益事业。在家乡父老心中,他不仅是个好儿子,而且还是个大善人。
军校毕业后,面对乡亲赞誉,牛何松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应该为家乡教育事业做份贡献,别让悲剧重演。2003年7月1日,他带头捐款,帮助村委会筹建希望小学,并动员村民捐款,筹措社会资金,历时3年耗资28万元,终于建成后脑村希望小学,他的名字也刻在了学校“功德碑”上,成为村里捐款最早也是最多的一个人。
虽然探亲次数有限,但是牛何松每次回家都会来到希望小学,送给孩子们一些学习用具,给孩子们上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同村孩子牛红香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走路异常艰难,每走几步脸色就发紫,不得不停下休息一会再走。好多医生都说她活不过10岁,父母不敢送她到学校读书,学校害怕发生意外事故也不敢接收。虽然四处求医,常年吃药,仍然无法得到根治。2001年9月,父母看到孩子已经10岁,虽然病情依旧却没有生命危险,就把她送进了学堂,开始从一年级学起,这时候她已经落后其他孩子整整两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4年夏天,牛红香的父亲在矿山挖矿时不小心从山上摔下双腿严重受伤,治好病后生活却不能自理。面对父亲的残废,面对自己的疾病,牛红香产生了休学的念头。就在牛何松回家探亲听说此事后,马上找到她家,鼓励她好好学习,不要为学费担心,并承诺一直帮助她读完学业。小学毕业后,由于中学离家太远,自己生活不能自理,牛红香不得不退出学业。2009年5月25日,一个偶然的机会,牛何松听她家人说长治市一家医院能够治疗此病,立即捐给牛红香家人捐款并打电话催促她们赶快送孩子到医院做手术。经过七个多小时的手术和一个多月的康复,牛红香终于恢复健康,成为一个活蹦乱跳的成年人。
“再苦不能苦孩子”
今年五一,牛何松回乡探亲时,听说后脑村希望小学的孩子们都到桥上乡坝立寄宿制小学读书去了。经详细询问,才知道由于这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公办老师都不愿来此教学,好多民办老师就是来了也教不了一年半载就都离开了。从2009年开始,好多家庭本来特别贫穷也不惜举债都要到县城租房子攻孩子读书,导致现在的小学学生越来越少,只有3名学生因为家里特别困难不得不留在学校。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乡的希望。作为村里唯一一个现役武警警官,我有义务承担起这份责任来”。为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帮助特别困难家庭、资助面临失学儿童,经与桥上乡坝立寄宿制小学沟通协调,牛何松当即和校方签订《爱心助学协议》,决定每年至少拿出3000元现金用于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承诺为家乡小学办好八件事情:包括每年赠送价值1000元的图书,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知识;设立助学金,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经济资助;四是设立奖学金,对以优异成绩考入六年级的前5名学生,每年开学时给予每人现金奖励;组织学生到旅游景区参观见学,增长见识。等等。
“再苦不能苦孩子,尤其学习误不起;再穷不能穷学校,特别教育拖不得。”牛何松如是说。
“叔叔,你能收我当儿子吗?”
10年来,贫困孩子的命运一直让牛何松梦牵魂绕。让他做出捐资助学决定的是内心的热情,而这股热情源自太行山大峡谷父老乡亲的养育。
家住前脑村的4年级学生李志强自幼命苦,人未出生,父亲车祸去世,接着母亲改嫁、爷爷病故,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沉重的家庭负担让奶奶时常偷偷哭泣。看到牛何松来到小学,年幼的李志强跑过去就喊“爸爸,你来了,我很想你。”
说起这个称谓,还有一段故事。今年五一,牛何松来小学时,听说李志强的不幸遭遇后,当场捐给他1000元现金。那时的他感到福从天降,突然跪倒在地,紧紧拉着牛何松的手久久不肯放开,好久才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叔叔,你能收我当你的儿子吗?”望着李志强渴求的目光,大家一下子惊呆了,目光同时齐刷刷地看着牛何松。
“孩子的命太苦,多么渴望得到父爱和母爱!”牛何松赶快弯下腰,把他抱在怀里,狠狠地亲了两下小脸蛋,高兴地对他说:“好啊,我的好儿子,以后我就是你的爸爸,会经常回来看望你的,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努力做一名好学生。”看到此情此景,当时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走进校长办公室,我们看到了一本精装的“荣誉证书”,里面写着“牛何松叔叔,您为家乡贫困孩子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我们永远是您的孩子,一定不负叔叔期望,好好学习,立志成才,报效国家,服务人民。”里面没有公章,落款没有单位,有的却是王金丽和李志强两个贫困孩子的稚嫩签名。据校长李新红介绍,这本“荣誉证书”将永久性地保留在学校,以后牛何松每资助一名贫困学生,这个“荣誉证书”上就会多一个学生名字。
“我是一名人民武警,也是从山村走出来的孩子。我希望能够给我的家乡一些帮助,尤其是那些孩子们。”赤子之心、桑梓情怀。牛何松用他感人至深的行动诠释着一名武警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的朴素情怀,也看到了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时代轨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