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郑州桥下露宿农民工:不愿被报道怕孩子难过
视频:郑州农民工:租不起房只能露宿街头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郑州12月5日电(记者 门杰丹)近日河南郑州一农民工在立交桥下躺了20多天后死亡一事,迅速引起社会关注,并且很多人将关注的目光从个人转向了整个露宿农民工群体。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些露宿桥下打零工的农民工,大多都是为了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他们早已安然露宿生活,不觉严寒酷暑之苦。与同伴的死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相比,他们则显得相当平静,迫于生活,似乎已无暇关注同伴太多。
12月3日下午,记者到到郑州市中州大道郑汴路立交桥下,探访了这个被称为“桥下宾馆”的农民工之“家”。只见桥下铁栏杆边,堆着一个个铺盖卷,有的卷得整齐些,有的散乱着,甚至露着棉花,有的被褥下面铺着席子、塑料布、硬纸片,有的则直接放在地面上。栏杆上挂着衣服、鞋子、包袱等,五花八门。因为是白天,很多在这里露宿的农民工都出去揽活了,也有个别没揽到活的或通宵干活的还躺着睡觉。其中一个铺盖上,从厚厚的被子一端露出的些许杂乱的头发可以判断,一名农民工正在酣梦。
“白天基本上没啥人,有人有时候也很少,主要是晚上都在这儿睡。”一名正在打扫卫生的环卫女工告诉记者,这些农民工每天早上7点就出去“揽活”,如果没找到活干就会躺在这里,每天有近百人在这里过夜。
30多岁来自开封尉氏县的张姓农民工,没有揽到活在这里转悠。他说:“有活的时候一天挣个一百多块,现在在这附近租房,一间房都得四五百,俺租不起。”冬天了,活难接,挣的钱少,根本不够租房花销,在桥下住,虽然条件差一些,毕竟不要钱。
前几天来自开封杞县的农民工刘红卫猝然离去,在他看来,还是跟“揽活”有关。“主要是没活,吃没吃的,喝没喝的。”
他说,也知道刘红卫有点病,但大家都忙着找活干活,也没工夫去照顾他。言下之意,迫于生活,自己还泥菩萨过河难保呢!口气十分平静,没有此种情形下常见的哀婉叹息,侧目之余,甚至透着一丝冷漠。
这些露宿在桥下的农民工究竟有何苦衷?12月4日傍晚,记者再次走近他们。
当时,外出揽活的农民工渐次归来,一会就聚集了几十人,大部分都蜷缩在被窝里,黑灯瞎火中,借以聊天逗乐取暖,抵御猎猎寒风。期间,一位市民开着小轿车来找工人,十几个工人“呼啦”一下围上去,最后,两人被选中随车而去。他们认为“只要有活,啥时候去干都中”,这也是他们在这里露宿的原因之一。
他们说,不管是建筑、搬运,还是杂活,只要自己会干,不分白天黑夜,都“中”。“在这里待工,虽说是零活,但干完就结账,工钱不拖欠,心里踏实。”这是他们选择露宿的另一个原因。
同样的现象,在农业路与中州大道交叉口附近的立交桥下也同样上演。透过表象,记者发现,隐藏于他们内心的其实还有更深的原因。
47岁来自中牟的农民工朱喜军,家有一女儿正在上初中,他说来干活挣的钱大部分都是为了给孩子交学费和生活费。“主要是为了孩子,想让孩子来郑州上学,但现在还没有能力。”
他的老乡李书田,今年45岁,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男孩是河南大学大二学生,女孩上小学。“想让孩子来郑州好的中学上学,但是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农民工学校教学质量不太好,要上也只能上私立学校,学费很贵,眼下还上不起。”
“晚上有活了就直接起来去干,白天在路边等活,桥下就是俺在郑州的家。”李书田说他一般在家干农活之余,一年来郑州打工三、四个月,都在桥下待工、住宿。
来自开封尉氏县的张姓农民工言语间十分挂念孩子,他说一年大部分时候都在外地打工,家里的孩子没法照顾,农村学校旁边有很多黑网吧,孩子经常去玩游戏,耽误了上学。“在外面挣钱不就是为了孩子学好?现在这情况,比较愁人。”
采访中,有些农民工不愿意面对镜头,他们怕被报道后“孩子看见,心里难过”。
无疑,孩子是这些辗转在外风餐露宿的农民工的精神寄托,为了下一代,他们早已习惯了漂泊拼的苦,节衣缩食,甚至生病了也熬一熬挺过去,他们不仅仅无暇关注周围的同伴,而且也常常忽视自己,这种中国式根深蒂固的血缘亲情在这些衣衫褴褛的农民工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或许,这也正是有家庭责任感的中国式男人的朴素写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