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桥下躺20天死亡续:少林寺方丈接其子上学
河南商报关于死亡农民工刘红卫的连续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针对刘红卫之死,郑州两位律师向民政部门寄出《信息公开申请书》
还有很多人关心刘红卫10岁儿子的未来 昨日,登封市慈善总会致电商报记者称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
要接刘红卫儿子去上学
连日来,河南商报对“农民工刘红卫死在郑州立交桥下”一事的连续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
很多市民和网友,对郑州市救助站在面对此事时的回避和冷漠态度,表示强烈愤慨。
与此同时,刘红卫10岁儿子的未来,也让很多人深深担忧。
好在,昨日事情终有进展。
进展
看了河南商报报道
释永信要接孩子
去少林慈幼院学习、生活
农民工刘红卫,寒风中客死郑州立交桥下。他身后留下的,是无助的60岁老父和孤苦的10岁孩子。
这几天来,这一老一少茫然无助。
就在村里人为他们的未来忧心时,从少林寺传来好消息。
昨日上午,登封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申巧珍给河南商报记者打来电话:“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看到河南商报关于农民工刘红卫的报道,觉得他的孩子刘春节很可怜,希望能接孩子到少林慈幼院学习、生活。”
申巧珍说,少林慈幼院不仅负责孩子的生活,还会把愿意读书的孩子,送到各类学校学习,“慈幼院环境很好,还有校车接送孩子上学,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昨日下午,刘红卫老家的村支书裴广民致电记者称:“孩子和老人都同意去少林慈幼院生活,先替他家人谢谢你们了。”
声音
还要发生多少悲剧,这些“负责人”才甘心?
刘红卫是否接受过救助站救助?
12月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郑州市民政局组织宣传处负责人回答说,“再说之前的事没什么意义了,也没多大意思。”
说这句话的是郑州市民政局组织宣传处处长范文香。
昨天,范文香的这句话在网上引起热议。
“无语树影”:还要发生多少悲剧,这些“负责人”才甘心呀?没有谁的生命更贱,强烈建议彻查之。要是过去的事都没有意义,我们还学历史干什么?要是过去的事都没有意义,你还拿昨天的钱买今天的东西干什么?
@凤翔路8号:政府机关观念变革之难由此可见一斑。没“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请让位吧!
市民韩先生:面对农民工刘红卫的死,民政局组宣处负责人竟然能说出“再说之前的事没什么意义了”的话,让人寒心、气愤。
“张鹏程”:执行问责制,追究相关官员的责任,该撤的撤,该免的免。不杀一儆百,此类事件还会源源不断发生。
回应
收到《信息公开申请书》,15个工作日内答复
针对刘红卫的死,郑州的两位律师曾向郑州市民政局寄出《信息公开申请书》。根据要求,该单位应在15个工作日内回复这些问题:
1.救助站工作人员是否去过现场?为何没有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该农民工?
2.救助站每年救助多少人?被救助人员都包括哪几类?救助站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哪些途径发现需要救助的对象?
3.救助站每年所用救助资金大概多少?所占救助站财政总额比例是多少?
4.救助站在此次救助事件中是否存在渎职行为?
5.《冬季救助工作应急预案》内容是什么?
6.针对此事,民政局调查结果如何?
12月5日下午,记者多次拨打救助站站长谢小卫和负责宣传的副书记梁馨爱的手机,均无人接听。
昨日, 河南商报记者再次联系郑州市民政局组织宣传处询问回应情况时,该处一负责人王振铎称,“救助问题还得问郑州市救助站”。
随后,记者终于拨通了梁馨爱的手机。她称,已经收到了《信息公开申请书》,他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郑州市民政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的规定,15个工作日内答复。
调查
多数网友认为
“政府相关救助部门救助不力”
农民工刘红卫在立交桥下躺20多天后死亡,他是否曾被救助?郑州市民政局至今避而不谈,并称“再说之前的事没什么意义,也没多大意思”。
对于刘红卫的死,读者是怎么看的?昨日,河南商报新浪官方微博和大河网均做了网络专项调查,多数网友认为政府相关部门救助不力。结果如下:
他们说
找到活干了,老板待人不错
12月3日,河南商报记者在郑汴路立交桥下采访了等活的农民工孙国庆。外出打工的他,只带了100元钱,“运气好就能多撑几天,运气不好只能回家。”
昨天,记者再次联系上了孙国庆。他说,商报的报道帮了桥下农民工大忙,“这两天,每天都有人来送被子,还有市民给我们送喝的、吃的,有人把钱放下就走了。真是谢谢他们,也谢谢你们。”
孙国庆说,他运气不错,4日早上就找到了活,到一家酒店改造厕所。一天100元钱,还管一顿饭。这几天,因为市民送的厚被子,他晚上睡立交桥下也不冷,早上7点半到酒店干活,“老板人不错,看我们几个人干活实在,还请我们在食堂吃了一顿饭呢。”河南商报 王向前 李政 邱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