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男子骑车撞倒老人带伤送医 卖粮救人负责到底(图)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2月18日 16:39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男子骑车撞倒老人带伤送医卖粮救人负责到底(图)
“仁义哥”成永生看望老人唐萍华。(图据《常州日报》)
古文镇政府工作人员看望成永生家人。

  撞人后没有逃 卖粮救人负责到底

  自贡荣县人成永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仁义哥”

  在大家都忙着准备年货时,他家的厨房却是空荡荡的,“过年不买香肠腊肉了,节省点。”成永生的父亲说。

  得知成永生的事迹后,一位看着成永生长大的邻居说,“对他的行为我要竖大拇指。”

  在一个没有行人、没有监控的雨夜,他骑车撞倒了一位老人。他带伤将老人送到医院,为救治老人,他变卖了老家的口粮,他叫成永生,一位到江苏常州打工的自贡荣县人,大家亲切地称他为“仁义哥”。

  低调的成永生,并没有将此事宣扬,直到昨日,古文镇党委副书记罗孝伦一行,前往他家慰问,并送去1000元资助,成永生的故事,才在当地传开。

  邻居称赞“对他的行为我要竖大拇指”

  一个多月以来,成永生借债、卖粮凑医药费的事迹在江苏常州广为流传,先后有《新华日报》、《现代快报》、《常州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他也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仁义哥”。他工作的单位,中天钢铁为了表彰他的仁义之举特别嘉奖他1万元。

  “我们镇出了个仁义哥?是谁啊?”然而,事发一个多月后,成永生的家乡荣县古文镇还处在一片沉静中,镇上的居民、旁边的邻居,甚至连借钱给成永生的亲戚都不知情,“他父亲来借钱,只是说他在常州撞到人了,没有说其他。”

  昨日中午,在获知成永生的事迹和他家的经济状况后,古文镇党委副书记罗孝伦同村里的工作人员一起前往他家慰问,并带去了1000元资助金。由此,荣县古文镇人成永生,撞人后勇于担当、卖粮救人的事迹才在当地传开。“这个娃娃从小很斯文,大家都喊他水娃,因为他像个姑娘样的害羞。”看着成永生长大的一个邻居笑着说,“对他的行为我要竖大拇指。”

  他的家境“过年不买香肠腊肉”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在成永生的家中看到,这个修建于1981年的土墙瓦房已经有些朽旧了,一个门廊下用竹棒支撑着,成永生的父亲介绍,一遇到下雨天,房子就有多处地方漏雨。十几年过去了,全家连一张合照也没有。这次事件后,成永生60岁的父亲需要经常去镇上做搬运,每天能挣二三十元,父亲身上穿的是能见到里衬的旧皮衣。在大家都忙着准备过香肠、腊肉等年货时,他家的厨房却是空荡荡的,没有一块腊肉,“今年过年不买香肠腊肉了,节省点。”成永生的父亲说。

  女儿的委屈:“爸爸撞人了,让我好丢脸”

  “你爸爸在常州撞到人了。”成永生在读小学6年级的女儿听同学们这样说,心里很委屈,“爸爸撞人了,同学们都在说个不停,这让我觉得好丢脸。”

  事发后,成永生夫妻俩没有向12岁的女儿提起过,“觉得这是件很普通的事,就没跟她讲”。然而,事情经过由成永生同在常州打工的老乡,悄悄传到了女儿耳中,却变了味。“有一天孙女回来,说同学都在说她爸爸撞人了,问我们是怎么回事,”成永生的父亲说,“但我和她奶奶每天忙着在镇上做搬运,一直没时间向她解释。”

  背后曲折

  10 年 4 波折“遇到事情就该担当”

  现年34岁的成永生只有高中文凭,毕业后便开始了在外地打工的生活,老实本分的他一直辛勤工作。然而不幸却一次次袭来。

  “2003年,我儿媳检查出淋巴瘤,她以为是癌症,有段时间还拒绝吃饭。”成永生的母亲说,“后来坚持治疗,花了2万多,现在基本康复了。”

  成永生的女儿在1岁多时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直到 2009 年才凑够钱去四川省医院治疗,花去了 5 万多元。成永生辛苦挣回的钱就这样一次用完了,不够的便向亲戚朋友打借条。

  2010年,他留在成都照顾女儿和妻子,在亲戚的面店干活时不慎轧断了3根手指,“当时他就说一定要把手指接上,不能留下终身残疾,”成永生的妻子回忆说,“接好一根手指需要7千多元,一下又用掉了2万多元,加上09年给女儿治疗心脏病的花费,现在家里欠着3万多。”

  当被问及一直老老实实做人、打工挣钱,却屡遭不幸,心里会不会很不平时,成永生说,“事情发生后必须去承担,想多了没用,还不如不想。这次撞人后,虽然花了不少钱,但如果当时我走了,良心必定会不安。”

  成永生不是相信宿命,他只是说,遇到的事情就应该去担当,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同时,他现在想的是,“努力挣钱,然后回家修新房,这样父母和87岁的奶奶就不会在漏雨的土房里受凉了,以后有条件还要给她老人家过90大寿”。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