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清除泄漏苯胺 污染处理方案不甚明朗
中新网长治1月9日电 (李新锁)1月9日,山西长治天脊煤化工苯胺泄漏事故已进入第10天,在发生泄漏事故的苯胺罐区排污口、中间拦截污染物的黄牛蹄水库、排污渠进入浊漳河渠口,相关部门和涉事企业组织人力投放活性炭、转运污染物回厂处理,以期消除污染,但记者调查发现,涉事企业在发生事故后将企业污水排放至距厂区约3公里的深沟内。
针对已污染区域、浊漳河下游等地后续污染治理情况,涉事企业至今没有公布一整套治理方案。记者多方询问当地政府、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明确回应。
涉事企业继续生产 污水排至附近深沟
8日,记者在发生泄漏事故的天脊煤化工集团苯胺罐区围墙外看到,天脊煤化工集团职工正在清除排污口冰块,抛洒活性炭吸附污染物。据天脊职工介绍,发生泄漏事故的苯胺储槽编号为V620B,最大容量约3000吨。
据天脊化工“12·31”事故处置工作组6日晚8时通报:2012年12月31日事故发生后,长治市政府和企业当即启动应急预案,责令企业立即停产。
8日,记者在生产苯胺的天脊集团方元公司看到,多处设施仍在生产、运转,厂区工作人员也承认仍在生产。
沿着天脊集团排污渠一路前行,不时能看到石灰、活性炭等散落河道内。在距离天脊厂区约2公里处,记者发现,从厂区流出的污水在此处被拦截,后经提水站管道流向西南方向的深沟内。走近深沟,污水在山间奔腾发出阵阵响声,刺鼻气味扑面而来。正午时分,在山间穿行的污水蒸腾形成薄雾。
经当地村民指引,记者辗转走到污水积聚处。粗略估计,污水已形成一处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的漏斗状“污水湖”,湖水散发出刺激性气味。放眼远望,污水和粉煤灰混合后呈现灰褐色,湖四周土崖上有挖掘过的新鲜痕迹。“污水湖”边除了偶尔飞过的小鸟,现场没有任何人员。
据当地村民介绍,发生苯胺泄漏事故后,天脊集团派工作人员阻断排污渠,将污水排到深沟内,形成“污水湖”。在此之前,污水常年经排污渠流向浊漳河,沿途村民深受影响。
9日上午,在潞城市微子镇王都庄,一位放羊老者介绍,几年前,天脊集团曾派人告知排污渠沿线养殖户不要让牲畜饮用渠水,因为牲畜饮水导致伤亡,后果自负。此后,沿途村民一直对排污渠水敬而远之。
据了解,“污水湖”位于潞城市王都庄和三井村之间。事发前,当地一直从湖内挖掘粉煤灰。近日,天脊集团派人在通向“污水湖”的路上树立警示牌,提醒民众“沟内危险,禁止下沟”。
排入“污水湖”的污水是否含有苯胺污染物?污水长期积蓄是否会渗透,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后续采取哪些办法处理?这些都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公布。
清污工作开始 或将旷日持久
山西天脊化工“12·31”事故处置工作组通告称,经初步核查,山西天脊集团苯胺泄漏总量约为38.7吨。其中,当地利用黄牛蹄干涸水库截留了30吨苯胺,约有8.7吨苯胺排入浊漳河。
此前,据《人民日报》报道,山西省环保厅总工程师刘大山表示,由于苯胺不溶于水并且密度略重于水,因此会对河道底泥形成一定影响。当地已开始对污染团带流经的河道进行了全面清理,清理出的底泥将被进一步无害化处理。
当山西天脊化工“12·31”事故处置工作组通过多次新闻发布会,表明浊漳河下游水质超标总体好转后,民众自然把目光转向对已污染地区的无害化处理。
9日,在截留了30吨苯胺的潞城黄牛蹄水库,天脊集团及其母公司潞安集团的工作人员正在结冰的湖面紧张工作。
记者在湖边看到,已经结冰的湖面下,铁锈红色的污染物依稀可见。身着潞安集团制服的工作人员在湖面搭设木板、开凿冰洞,将成袋的活性炭投入水下。
据了解,黄牛蹄水库已有多年没有蓄水,只是在雨季蓄洪、防洪,当地村民常年在水库内种植粮食。
现场清污人员说,接到上级部门通知就赶来清污,目前主要是通过活性炭吸附苯胺残留物,然后再把活性炭包运走进行无害化处理。至于吸附污染物后的活性炭包运往哪里?采用什么办法无害化处理?现场工作人员语焉不详。
在湖区一侧,两位天脊集团的工人正在用水泵抽取冰面下的积水。当事工人介绍,他们现场24小时值班排水。污水经过地下管道流至水库大坝前方,后由消防车和天脊集团自有罐车装运回厂进行处理。
据介绍,由于苯胺密度略重于水,会自然沉降至库底。因此,对沿途污染地带的底泥处理或将旷日持久。
粗略估计,黄牛蹄水库污水覆盖面积约有六七个足球场大小,水深从半米至一米不等。面对如此巨量的污水,现场工人也不知道何时能处理完毕。
截止9日,天脊集团仍未发布针对污染区域的治理方案,沿途村民对于苯胺污染的危害也知之甚少。记者多次联系长治市相关部门、天脊集团等单位,始终未得到正面回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