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男子创立留守儿童中心(图)
“勇敢的人啊,何惧磨难,痛哭过后,听我纵声歌唱,纵马扬鞭,放牧梦想,在太阳睡醒的那一刻,掬起曙光。”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首诗的作者至今已经高位瘫痪20余年。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重残青年,身残志坚,乐观向上,并热心关爱留守儿童,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被人誉为“中国的保尔”、“守望天使”。他,就是芦溪县南坑镇窑下村的胡启初。
活泼少年大病高位瘫痪
1974年,胡启初出生在美丽的山村南坑窑下,原本是一位健康活泼的男孩。但当他刚进入初中不久,就觉得浑身疼痛,到医院检查后,被告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类风湿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医生对他的父母说:“这孩子顶多还能活几天。赶紧带他回去,免得人财两空。”胡启初从父母的表情中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安慰父母说:“我们回家吧。”父母搂住他号啕大哭。回到家后,父母依旧四处求医,寻找偏方秘方,上山挖一些消炎解毒的草药给他服用。胡启初经历几十天撕心裂肺般的疼痛后,神奇地活了下来,但双脚却永远站不起来了,右手也僵直地贴着身体,活动不了。左手虽能上下活动,但也有两根手指弯曲了。胡启初悲伤极了,几次想自杀,后来他写下一首小诗,记录下当时心中的悲苦:有心飞翔,不幸断了肢膀;二十多年的较量,写不尽心中的悲伤。山河再美,天空再蓝,门窗一关,与我两茫茫……但是,当看到父母那悲伤而又充满期望的双眼,看到门前欢快流淌的溪水,他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决心要活下去。
轮椅上用残手顽强写作
就在他与病魔作殊死搏斗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张文学小报。报上那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文章引起了他极大兴趣。于是,他坐在轮椅上,用他那只还能活动的左手,写下了一篇小小说《山恋》,一篇散文《心雨无声》寄给这张小报编辑部。《山恋》描写的是一位山村青年与一位经历过磨难的女孩的纯朴恋情;《心雨无声》叙述了他与病魔作斗争的心路历程。没想到,这两篇文章和他的另外两首小诗陆续在《白鹤峰》上发表了。更没想到的是,1997年春,这张小报编辑部的几位编辑带着慰问金和礼品专程前来看望他,鼓励他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这时,胡启初两眼潮湿了。这是激动的泪,是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的泪。他心中燃起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从那以后,他笔耕不辍,写出了一批情真意切的散文和小诗,还写出了20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又见杜十娘》和《情剑归鞘》,发表在“红袖添香”小说网上,点击率非常高,一些年轻人被他的顽强毅力所感动,都尊称他是“中国的保尔”。
守望之家温暖留守儿童
当他听说家乡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的心就不安起来,这些孩子可都是祖国的明天啊。于是,他坐轮椅到母校去了解情况。当他发现这所只有120多名学生的学校,就有60多名留守儿童时,他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怎样才能让他们和有父母在身边呵护的孩子一样拥有快乐的童年呢?于是,他突发奇想:建一个留守儿童之家,给他们以家的关爱和温暖。
说干就干,他立即着手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并取名为“守望之家”。为此,他坐着轮椅,由父母推着,来窑下小学找校长商量。校长立即向南坑镇中心小学校长江寿安汇报……胡启初想办“守望之家”的事情很快引起县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共青团芦溪县委联系到东风启亚集团公司捐资1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购置了电脑、桌椅、书架、课外书籍等物品;民革芦溪支部捐赠了数百本图书和练习册,以及蓝球、象棋等体育器具……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守望之家”里供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物品日益丰富起来。
光有这些,这个家还不完整。因为还缺少一个最重要的元素——能给孩子们以关爱和温暖的人。这些人不但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而且要有满腔的热情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才能担当起辅导留守儿童的重任。胡启初为这事伤透了脑筋。晚上他打开电脑,与江西应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朋友聊天时,聊起了这个伤脑筋的问题。这位大学生说:“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们学院有许多同学家在外地,周末不回家。我跟他们说说,看他们愿不愿意当这个志愿者。”没想到,这些“90后”的大学生一听说胡启初办起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守望之家”,却缺少志愿者时,便纷纷报名。胡启初受到启发,在网上广发帖子招募志愿者。于是,“守望之家”一下子有了30多位志愿者。胡启初用那残缺的肢体,毅然挑起了一般健康人都不愿挑的重担,成了“守望之家”的大家长,成了留守儿童的关爱天使。
从此,每个星期六或星期天,胡启初都会给孩子们安排好活动:或与其他学校的小朋友交友联谊,或由志愿者带领、指导他们唱歌跳舞,或举行棋类球类比赛,或举行故事会……胡启初虽然不能下地与孩子们一起玩耍,但能坐在轮椅上给孩子们讲故事。自己的,别人的,书上的,报上的,只要经过他的口,那些故事都特好听。孩子们听了,不但增长见识,而且激发想象,坚定意志,陶冶情操。
这些留守儿童缺少的正是家的温馨和童年的快乐,而胡启初的“守望之家”正好给予了孩子们这些梦寐以求的东西。(贺明贤 罗总斌 记者 江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