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外籍专家:我的方位在中国

2013年01月18日 21:2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特写:27年 我的方位在中国

  “1985年到现在,我在‘国内’工作。27年来我的位置在中国。”费立鹏,加拿大人,汉语堪比“大山”。话语间,在中国对他而言是在“国内”。

  18日,费立鹏在人民大会堂收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这位国际知名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家、现任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危机干预研究室主任,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公共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费教授牵头组织多项国际合作,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心理解剖研究,分析中国自杀人群的疾病特征和主要因素,并推动危机干预。

  “是什么把您留在中国?”

  “我1976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当时这里很穷,但公共卫生在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中算好的。我想这里有值得我研究学习的。于是,1985年我‘回来’了。”

  “中外精神卫生状况,尤其您重点研究的自杀人群有何不同?”

  “非常不同,这是吸引我研究中国的另一原因。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农村自杀死亡人数是城市的3倍,女性略高于男性。国外没有那么大的城乡差别,不少国家男性自杀死亡人数是女性数倍。”

  “学界对您的研究怎么看?”

  “事实上,世界上95%的精神卫生学专家集中在发达国家。他们通常只研究欧美日的精神卫生状况,且认为自杀者自杀前一定有精神障碍。我在中国的研究发现并非如此。农村妇女产生自杀想法5分钟内就喝药了,属于冲动。开始,他们听到我的观点都觉得不可思议。直到近年,‘国内’一些学者得出类似的研究结果,国外才慢慢了解。”

  “您对中国精神卫生领域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过去20多年,全球从整体上说年均自杀死亡人数是上升的,但中国减少了一半。尤其是精神卫生法讨论了20多年,终于要付诸实施了。虽然有争议,但出台本身就是进步。”

  “您对中国公共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和自杀危机干预有何建言?”

  “过去下降并不保证永远下降。国外有先下降后上升的先例,要防止这种情况。”

  费立鹏建议:启动一次全国范围的精神卫生摸底调查,包括精神卫生服务覆盖面、水平、尤其搞清楚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有了问题不愿意主动求助。

  “我还会在‘国内’,希望看到青年学者能拥有更宽松的科研环境,能沉下心来长时间地对一个领域深入研究。同时,更多地进行多学科交流。比如自杀人群研究,不是某个单独学科的课题。”费立鹏说。(记者 余晓洁)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