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反思抵制“剩宴” 网友忧一场风后浪费照旧
视频:中国式“剩宴”:酒楼厨师——公务宴请浪费惊人 来源:上海东方卫视
中新网1月28日电(陈杰) 近日,“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点话题,触目惊心的浪费,引发了民众对“中国式剩宴”的反思。公款吃喝纵然令人深恶痛绝,然而在公众日常生活中的浪费,同样值得警惕,很多人因面子和攀比心里等因素让浪费变成不想为而为之的无奈。杜绝浪费还需全社会重塑新的消费观念,并长期坚持下去。虽然公众已开始反思,并以实际行动抵制“剩宴”,但仍有网友担忧,这场风刮过,一切浪费又会照旧。
街头小餐馆:普通人日常用餐也浪费
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而按2011年贫困标准,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其中大量贫困人口视粮食为生命。
在媒体报道中,浪费现象严重的,往往都是在中高档酒店的宴请。那么在普通民众日常消费的小餐馆中,情况又是怎样呢?
记者走访了北京街头一些小饭馆发现,饭桌上的饭菜多数都“收拾”的很干净。在某商场的小吃城,保洁人员清理的餐具也很少剩饭剩菜。
上班族小王称,自己平常很少浪费,平时外出吃饭,一般都实行“三光”政策,即饭光、菜光、汤光,吃不了的打包。但有时候菜实在太难吃或者剩下的很少不值当打包也会浪费一些。
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光盘”。网络上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受访者坦言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浪费行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碗盘中有剩饭剩菜的多是女士食客,在被问及原因时,答案基本相同,“饭量小,吃不完”。
“我也不想浪费,但这碗面的分量太大了,实在吃不完,我要了个小份还是只吃了一半。”正在一面馆就餐的云南女孩小罗说,“来北京之前,我在老家吃饭从没见过这么大的份,这不应该叫碗了,应该叫盆。”小罗无奈地对记者说。
宴请是“剩宴”重灾区 浪费身不由己?
一位餐饮业人士称,浪费饭菜严重的一般有两类,一种是很多人聚餐,像婚宴、公务宴请和商务宴请,大家往往互相劝酒,饭菜反倒吃的很少;另一种就是情侣前来用餐,为了撑面子。
北京一家杂志社的负责人赵军表示,由于工作需要不得不经常参加一些宴请。他毫不讳言,这种场合是谈的多、喝的多、吃的少,“大部分饭局的菜能吃掉三分之一就不错了,其余的就都浪费了。”
“三岁小孩都知道浪费粮食不对,但有时候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赵军说,自己做东时,菜点少了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宁愿剩下也不能不够。” 赵军说,“别人请客时我也会提醒少点菜,以免浪费。”
“其实,只要是有良知的人,都不愿意看到大盘的鱼肉被倒掉,哪怕你再有钱。” 赵军说,“大部分参加商务宴请的人应该跟我的心态类似,都不想浪费,但又都不愿意让自己先放低身段,拉下面子去先节约。”
此外,婚宴、满月宴等招待亲朋的宴席在“中国式剩宴”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记者元旦期间在北京某四星级酒店参加了一场婚礼,一共30多桌,饭菜标准为每桌3888元,菜品近40种,各种盘子叠了好几层。席间,亲朋好友觥筹交错,相谈甚欢,但是动筷子的却非常少。由于菜多,吃到最后,大部分桌上剩菜达70%,而且也没人打包,只好被服务员收拾进垃圾桶。
新郎小王说,自己也不想浪费,但结婚是人生中的第一大事,而且就此一次,一定要办得体满风光一点。“况且其它人的婚礼都这种排场,如果我的逊色了,会有人在背后说三道四,我可不想背负一个‘小气鬼’的骂名。”
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智效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浪费现象普遍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是礼仪之邦,也是个人情社会。重礼仪很容易导致形式化,重人情则意味着更注重别人的看法。所以中国人一事当前,首先要考虑‘面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