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古浪深山区农牧民“下山” 告别“靠天吃饭”
中新社甘肃武威2月3日电 题:甘肃古浪深山区农牧民“下山” 告别“靠天吃饭”
中新社记者 丁思 侯志雄
蛇年春节即将到来,刚从海拔2500多米的高山上搬迁至甘肃古浪县政府安置扶贫移民点——腾格里沙漠边缘的黄花滩乡,53岁的韩正清打扫着庭院积雪,他说,来年得在新家院子里种上树,生活条件好了,生态更要改善。
韩正清是古浪县黑松驿镇萱麻河村村民,祖辈生活在“山沟沟”中,夏季担心洪水肆虐,冬日冰雪封路出行难,耕作收成基本靠天吃饭,“幻想着有一天能移到山下平地生活”。
武威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介绍说,2011年底该市共有贫困人口56万余人,集中分布在祁连山山顶、深山区和腾格里及巴丹吉林两大沙漠边缘。其中天祝县、古浪县、凉州区涉及26个乡镇18万人,居住在祁连山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深山区。该区域自然条件差,灾害频发,发展生产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
2011年,该市决定让海拔2800米左右高深山区农牧民“下山”,计划5年让7.2万农牧民“下山入川”;到2020年,实现海拔25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农牧民全部搬迁。
与韩正清一样,古浪县小坡村39岁的吴彩霞也从山上搬迁至黄花滩新移民点“感恩新村”,开始新生活。
吴彩霞巡视着新家,“舒坦多了,冬天也能走出家门去集市了”。新房子占地392平方米,自来水、沼气池都有,家中客厅还新添置了洗衣机、电视机、取暖器等家用电器,“终于结束了身居破房屋烂窑洞,吃水肩挑毛驴驮的苦日子”。
古浪县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项目指挥部负责人胡天平说,移民安置地西部地势比较平坦,土层深厚,土质为沙壤土,开发改良后适宜农作物、经济林生长,“产业扶贫也是移民工程的重要目标”。
胡天平说,为了让移民富起来,项目部就地培育发展特色林果业、日光温室、养殖暖棚,实施奖励政策,鼓励农民自主创新,依靠技术致富。
移民点养羊产业试验示范户贾丰国告诉记者,他养了600只羊,政府共给予补贴32万元,“以前在山上养羊,把地都啃光了,每天也很累很操心”,现在圈养的羊群,通过科技培训养殖,“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
与沙漠为“邻居”,改善生态也是项目部的重点工程。胡天平说,移民点正在建设农田防护林,在斗渠、农渠两侧栽植以杏、枣、玫瑰为主的生态经济兼用树种,营造农田防护林500亩,改善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也是民众的共同心声,他们也会自发地植树种草,与沙漠和睦相处。”胡天平说,移民点还配套建设学校、卫生院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该地交通方便,绿化逐渐改善,“今后这里将成为沙漠边缘的一块绿洲,寓意着希望和努力”。
截至目前,古浪黄花滩移民项目已有820户民众入户。武威市2012年共移民1.9万余人,工程完成总投资7.4亿元。
吴彩霞满面笑容地说起自己的新年愿望:来年要参加企业培训,多挣点钱,让两个孩子全部考上大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