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无养儿童” 父母虽在命如孤儿
汕头“无养儿童”数量可比“政策孤儿” 不完全统计已超过600名
民间慈善公益组织已在探索帮扶方式、机制
汕头市公益基金会正在做一项摸查统计工作——汕头全市究竟有多少“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至今尚余两县区数字还没有拿到,但初步摸查五区县“无养儿童”数量就已超过600名,而汕头民政部门统计汕头有符合政策“孤儿”748名,这意味着,汕头市“无养儿童”的数字可能与“孤儿”数字相当,甚至更多。
新年过后,我们走进了一些“无养儿童”的生活。有些孩子的生活,比“政策孤儿”还要窘迫。这些孩子如何健康成长,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民间慈善公益组织也已经在探索帮扶的方式、机制。
(注:文中未成年儿童均系化名)
各方声音
“一些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困境儿童的保障政策尚未落实。”——2012年10月24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社会救助工作情况时说。
“统计出来,(汕头的‘无养儿童’)数量很多,我们一家基金会也没有办法来解决他们全部的问题。”——汕头市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郑俊钦。
案例
澄海:小哥俩照顾病母撑起一个家
4年前的那个春天刚来,澄海区隆都镇的孩子小宇的父亲因病去世了。那一年,小宇9岁,他的弟弟小鸣7岁。这个家立刻垮了,因为妈妈患有精神疾病连自己的生活几乎不能自理。4年过去了,小宇学会了做家务。可即便这样,家中还是乱得几乎无处安坐,家里都被破破烂烂的东西塞满了。
老屋的房间十分昏暗。小宇仅仅打开一下开关对客人示意日光灯还亮着,马上关掉。靠人接济度日,让这个男孩知道节约每一分钱。因为从父亲去世后,这个家就完全没有了经济来源。隔月,大伯和二伯轮流给孩子生活费,每天12元。这12元钱,小宇须计算着怎么喂饱3人的肚子。“我每天中午都会买1块钱青菜,再买点肉,差不多7块钱,晚饭买5块钱。”小宇认真地回答说。那早饭怎么办?小宇嘟囔着回答了两个字:“酱油。”
潮南:父死母失踪 留下姐弟3人
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农民刘木海,2004年7月为救落入深潭的儿童不幸溺亡。其死后不到一个月,其妻狠心离家出走,留下3个孩子。因为爷爷奶奶都已去世,3个孩子只能跟随伯父生活。可伯父也是一个农民,无力抚养这么多孩子。
潮南雷岭的这3个孩子跟澄海隆都的小宇两兄弟的境况基本一致,他们无人照顾甚至还要照顾病母,但他们无法办理孤儿证,不能算作“孤儿”。
调查
这样的孩子究竟有多少?
一位在民政部门工作的官员告诉记者,目前民政部门对于“孤儿”的概念定义参照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中的提法。按照其中的概念,潮南雷岭刘木海遗世的3个孩子、澄海隆都的小宇两兄弟都不能够算作“孤儿”。
根据汕头市公益基金会从民政部门取得的数字,汕头全市截至去年大约有748名“孤儿”,每一个孩子都有生活保障。“按照国家政策每个孩子每个月600元生活保障款。”汕头市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郑俊钦告诉记者。而未取得“孤儿证”,就意味着类似小宇这样的孩子就无这笔由政府发放的生活保障款。
去年开始,汕头市公益基金会开始着手发起了一项“恤孤圆梦”行动。这个公益活动本意是要帮扶汕头市的孤儿,帮助他们上学直到就业。但启动后,基金会负责人发现,在档的“孤儿”不仅有政府保障还有社会团体的资助。
很快,他们关注到了另外一个处在困境之中的儿童群体,比如汕头市潮南区刘木海一家无人照养的三个儿女。郑俊钦说,基金会开始面向全市六区一县的民政等部门了解这类儿童的数量。
“潮南区民政局统计的有花名册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有258人。”郑俊钦说,有些民政局统计得不太细致,但初步掌握的情况在汕头其他各区如金平区、龙湖区、澄海区等也都有数十名这样的儿童。余下潮阳区、濠江区两地的数字还未取得,汕头市公益基金会统计汇总的“无养儿童”就超过600名。
尽管事实上跟孤儿没什么两样,可政策上不是孤儿,这类儿童又该如何称呼?郑俊钦留意到,国家有关部门在2011年下发文件中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这个概念,是符合像刘木海家的3个儿女这种情况的。
尝试
结对“爱心妈妈” 资金补助
汕头市澄海爱心义工社在隆都镇设有工作站,义工们悉心照顾了这个镇的20个孩子。这20个孩子中大部分都是“政策孤儿”,而像小宇两兄弟,虽不是“孤儿”,但孩子的父亲在去世一个月后就被列入到帮扶对象中来。
在近4年间,澄海爱心义工社每个月给这两个孩子发放300元的助学金。“以前这笔钱是给孩子的大伯,现在直接交给哥哥,但小宇也还是把钱交给大伯管理。”澄海爱心义工社副社长许瑾说。春节前,爱心义工社的义工替小宇两兄弟添置新衣、新鞋,还送去了新被褥和米油的日常用品。
当然,除了经济补助和生活照料外,澄海爱心义工社还给两兄弟“结对”了两个“爱心妈妈”。
弟弟小鸣称呼他的爱心妈妈叫做“苗苗阿姨”。苗苗也是名志愿者,在澄海城区工作,她只要回隆都娘家一般都会去看自己另外一个“儿子”小鸣。
除了小宇哥俩,澄海爱心义工社还一帮一助学了其他的“无养儿童”。同样是隆都镇的14岁女孩小敏,父亲过世母亲痴呆,她每个月从义工社领取300元助学金和学习物资。澄海爱心义工社社长魏智强说,而义工们则每个星期开展走访活动,尤其是教师义工,会去上门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然后做细致的跟踪。(记者 陈正新 通讯员 李仰、林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