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孩子压岁钱超过家长年终奖 专家倡议避免攀比

2013年02月21日 15:41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孩子压岁钱超过家长年终奖

  专家倡议避免攀比,让压岁钱回归祝福本质

  压岁钱,是几乎每个孩子最期盼得到的新年礼物。伴着对新年的美好祝福,从长辈手里接过红彤彤的红包,继而规划这小小的“财产”,是属于童年的幸福回忆。然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压岁钱却因为亲友的相互攀比而变了味。对此,专家建议让压岁钱回归到祝福的本质。

  孩子过个春节就成万元户

  压岁钱的来历相传与一个叫“祟”的妖怪有关,它每年除夕之夜都会跑出来摸熟睡孩子的额头,被“染指”的孩子就会发高烧变傻。有一年,一户人家无意中在孩子枕边放了八枚铜钱,竟然“镇”住了妄图加害孩子的“祟”。从此,家家户户过年时都会为孩子准备“压祟钱”,因为“岁”与“祟”谐音,后来就演变为“压岁钱”。

  压岁钱本是寄托着长辈的美好寓意,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平安成长。但如今,人们感叹压岁钱因为相互攀比而变了味,成了衡量长辈关心晚辈的尺子、支撑脸面的幌子。

  “我儿子刚1岁,过了个春节就成了万元户。”济南市民刘女士列出了单子,“孩子的爷爷、奶奶给了1万元,姥爷、姥姥给了6000元,我和孩儿他爸各给了2000元,总共是2万元,这还不包括其他亲友‘礼尚往来’的压岁钱。”

  一位已过而立之年的王先生对记者说:“记得我小时候,压岁钱是5块、10块,50块算多的,后来成百上千,现在的孩子一个春节收到上万元也不算什么稀奇事了。”也有家长感慨,孩子几万元的压岁钱已经超过了自己的年终奖。网友“梅童鱼他哥”发微博称:“公司发了5000的年终奖,一天之内全部变成压岁钱发了出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根据新浪网对蛇年春节压岁钱的调查,今年压岁钱收入在2000元至5000元一档的孩子比例最高为38.9%;有88.9%的孩子认为今年得到的压岁钱比前几年多了。

  压岁钱多由家长代管

  最近一则新闻称,沈阳一个1986年出生的小伙子,7岁开始攒压岁钱,20年攒下13万首付买房。这让不少网友自问“我的压岁钱被爸妈存到哪里去了?”有网友借一首当红歌曲调侃:“你(压岁钱)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

  对于孩子来讲,过年时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可能就是“压岁钱妈妈先帮你收着,等你长大了再给你”。来自新浪网对蛇年春节压岁钱的调查显示,只有27.8%的孩子压岁钱“全部由自己支配”。

  “每年春节,压岁钱还没在手里拿热乎,就都听话地交给妈妈了,具体有多少钱我也不知道。”上小学五年级的牛牛向记者吐露心声,“相对于花不着的‘巨额’现金,我更愿意要实实在在的礼物,比如自己喜欢的衣服、玩具、漫画书。”

  也有部分孩子则对上缴压岁钱表示不满,选择为自己“维权”。网友“我爱烘培”就在微博中称:“从前年春节开始,当时只有9岁的儿子就已对压岁钱上缴心生不满。今年的‘压岁钱保卫战’打得格外激烈。经过反复‘谈判’,这个小家伙到银行开设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账户。不过,存折还是在我手里,他如有大的开销需要征取我的意见。”

  “可以把压岁钱当成培养孩子‘财商’的工具。”一家银行的理财经理张帅表示,如果只是简单地没收孩子的压岁钱,无益于培养他们正确的理财意识,还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长无论是选择储蓄、理财产品还是选择教育保险等方式,都应该让孩子全程亲自参与,并让孩子记录存款的利率、起始及截止日期等相关信息,逐渐培养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

  专家建议让压岁钱“瘦身”

  记者了解到,在香港,春节期间长辈送给晚辈的压岁钱通常只有10元、20元左右,他们看重的是压岁钱背后的那份祝福。

  有民俗专家建议,让压岁钱“瘦身”,给孩子压岁钱不要超过100元,避免养成孩子们攀比的风气,更要避免变相送礼之嫌。至于如何让孩子支配压岁钱,中国家长不妨学习一下美国家长的做法,可以指导孩子将压岁钱的30%用于消费,30%用于短期储蓄,30%用于长期储蓄,还有10%用于献爱心,比如帮助生活困难地区的同龄孩子等。

  “压岁钱的本质是善,不仅是对自己善,更是对社会的善。”山东大学社会学系王忠武教授说,“小小的红包本应只装载着亲情的温暖,却让一部分人改造成物质化和功利化的手段,反而使得亲情越来越淡化。只有让压岁钱回归到纯真和祝福的本质,红包里的中国社会才能体现出暖暖的温情。”(记者 王佳声)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