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留遗书离家出走 媒体呼吁关爱“老漂族”
追踪 《六旬老母留遗书离家出走》
64岁的退休老人方安群,留下一纸遗书后毅然离家出走。一连两天,武汉晨报连续聚焦寻找“遗书太婆”,引起了全国关注,很多网站都加入寻人行列。截至昨天,“遗书太婆”方安群仍没找到。就在一家人为此揪心之时,又一噩耗传来——方安群的公公因病去世了。
“遗书太婆”的公公辞世
方安群家住洪山区“保利心语”1期9栋,23日离家。连日来,家人、警方、媒体多方寻人,老人依然下落不明。
母亲的“人间蒸发”,让37岁的儿子夏立寝食难安。这几天,他动员了所有家庭力量,泣求母亲早日归来。
祸不单行,昨晨2时许,夏立的爷爷,也就是“遗书太婆”的公公因中风辞世,享年87岁。清晨6时,夏立和父亲赶到汉阳奔丧。寻母的事,只得暂时搁置一旁。得知媳妇离家仍无讯息,夏立的奶奶不禁老泪长流。
“她离家那天毫无征兆,”夏立的父亲夏学锋回忆,23日上午,方安群搭乘公交到汉阳看望了病重的公公,返回时他将老伴送到了车站。下午5时30分,他还打电话问她到家没,吃什么?电话中,她没什么不对劲。
习惯了母亲的关心 失去好难受
出事后,为制作寻人启事,夏立清点了母亲的照片,发现就没有几张。“母亲的衣服,都是一些便宜货,很少有超过100块的……”夏立深深自责,平时忽略了对母亲的关爱。
母亲很容易满足,对子女不计索取。如今母亲出走了,夏立会回忆起母亲在时的点点滴滴。夏立下海经商、换房子,母亲不仅从精神上支持他,还拿出积蓄资助他渡过难关。
此外,每年母亲都要给夏立过生日。他有孩子后,母亲对两代人的生日从不落下。今年孙子过生日,母亲还给了600元的红包。“平时母亲对我的照顾,我已经习以为常,一旦失去这种关心,真的好难受。可惜,我一次生日也没有给母亲过过……”交谈中,夏立几次眼圈发红。
妈妈的心愿:瞧,我也有孙子……
夏立说,他2003年结婚,现在儿子3岁半。为了工作方便,也考虑到父母身体不太好,孩子出生后,一直放在外公、外婆家带,小家伙依赖性很强。
母亲对孙子非常疼爱。虽然隔代疼,但因为孩子很“认生”,母亲一直没有太多机会亲近孩子。看见身边不少同事家添丁,母亲很羡慕。私下里,妈妈曾和父亲说:想抱着孙子到江夏原来居住的宿舍大院转一下。言下之意,“瞧,我也有孙子……”
夏立平时忙于工作,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需求。
据老伴夏学锋介绍,64岁的方安群和他,曾在江夏纸坊一家大型工厂工作生活了30多年。“在厂里,她一直是工会妇女主任。平时有什么组织活动,都是一呼百应。邻里街坊间有什么矛盾,都找她调解。”
退休后,老两口的生活安排得既规律又满当。方安群是院内的免费广场舞教练和领队。清晨出门锻炼,方安群跳舞,夏学锋打篮球,中午吃饭后休息,下午玩牌打升级。方安群在附近开辟了一小块菜地,种了吃不完总送人,乐此不疲。
“要说变化,得从2008年说起,”夏学锋说,搬家到“保利心语”小区后,老伴迟迟未能调整过来。尤其是未能融入新的生活圈子,经常为一些小事纠结。
新小区也有广场舞晨练队,但领头的却不是方安群。为了排练的队形排位,老伴常私下抱怨受到了“排挤”,感觉很失落。“和城里的爹爹婆婆,玩不到一块去”。
全城搜寻
地铁乘客传阅晨报帮寻人
昨天,记者来到保利心语小区,对方安群老人常去的地点进行了一次“地毯式”搜寻。老人最常去小区楼下和马路对面的马湖新村菜场及附近。记者将方安群的照片,拿给小区周边水果店、超市、副食店等商铺的人看,可惜的是,大家都表示没有见过。
在马湖生鲜市场,菜场内不少摊主都认识方安群老人,说她以前经常到此买菜,下午还经常来打牌。卖菜的卢先生称,老人以前经常来和他们打“双升”,不玩钱,纯消磨时间。卢形容老人“性格很好,话不多”,是个蛮“嘹亮”的人,老人总是一个人来菜场,从来不谈家里的事。
“她经常买鱼,从不还价。”卖鱼的宋师傅说,老人离家前一天,曾拎着一只甲鱼让他帮忙宰杀。
考虑到方安群老人可能到附近买吃的、上厕所,于是记者来到马湖商业街挨家挨户询问了百余人,又到附近公厕打听,但结果令人遗憾。
地铁每天都有几十万乘客出行,《武汉晨报》在地铁内免费发行,看到“遗书太婆”报道的人肯定不少。会不会有这位六旬老人的线索呢?
昨天,记者带着23份刊登有寻人报道的《武汉晨报》,来到了离“保力心语”最近的地铁站——街道口站,寻问了百余名乘客,很遗憾没有一人见过方安群老人。对于老人的离家,乘客都很关心。不少乘客接受完记者的采访后,表示会将报纸带回家传阅,如果有线索会立即与《武汉晨报》及老人家属联系。
乘坐地铁的王先生说:“这篇报道,给我也敲响了警钟!”王先生说,平时他回家,父母总是拉着他说不停。他还总嫌太哆嗦不想听。
记者昨日来到狮子山派出所,见到了接警后和方安群家人一起调看监控录像的警官。据了解,发现方安群失踪后,家人于当晚和次日两次来派出所调看了监控录像。
据警方介绍,根据方安群失踪前后的信息,家属认为她在23日下午5点到晚上8点30分这个时段离开的可能性最大,调看视频监控录像时着重选定这个时段。
警方目前已调看了小区1期出口及其他3个出行方向的监控视频,同时也查看了公交车站该时段的监控,都暂无发现。
派出所陈教导员告诉记者,接到报警后,警方非常重视,连夜组织人和家属一起四处寻找,尤其是一些容易发生危险事故的区域都进行了重点排查,但目前都没有结果。他表示,下一步警方仍会多方着手,寻找线索,同时希望借助媒体力量,呼吁知情市民踊跃提供线索。(武汉晨报 记者 尹勤兵 陶常宁 史强 见习记者 喻莉)
评论:谁能读懂“老漂族”的忧伤
年迈的他们,为了照顾儿孙,离开熟悉的生活圈子,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像方安群老人这样的父母,现在有一个统一的称呼——“老漂族”。
其实,严格说来,方安群老人还不算典型的“老漂族”。因为,漂泊异乡的“老漂族”,往往都是为了照顾第三代而远离家乡,他们的孤独和烦恼,还有含饴弄孙和天伦之乐来调和,但方安群老人的孤独里,却连这样的调和也鲜有,因而心里的苦闷,也就郁结得愈深。
网友转发关注,市民帮助寻找,出走的老人牵动了如此多公众的心,是因为每个家里都有老人,是因为像这样背景的老人,正越来越多。关注方安群老人,何尝不是在关注自己的父母。从方安群老人的经历里,我们读出了“老漂族”的忧伤,那在寻找老人下落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一下,这些漂泊异乡的老人们,他们的幸福在哪里?
如何让老漂族“漂”得幸福点?首要的自然是子女多陪伴,但陪伴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这样的质量需要子女深入理解父母的情感需求,而不只是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孝敬”父母。而在家庭亲情之外,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照与关爱也不可或缺。比如社区,能否建立“老漂族联谊会”,为这些老人提供认识熟悉的平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以排解老人的寂寞。只有让漂泊异乡的老人走出封闭的小天地和边缘化的境地,真正融入新环境,他们才能在精神需求的满足中,“漂”得更幸福。(武汉晨报 评论员 郭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