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洋学生”的中国梦
中新社天津2月28日电 题:“洋学生”的中国梦
中新社记者 田齐
“扁担长,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刚刚过去的中国蛇年春节,来自柬埔寨的大学生黄财丰,在天津相声茶馆的舞台上,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演说着为他量身定做的相声段子,现场百余观众无不被他幽默诙谐的表演感染,笑得前仰后合。
黄财丰是全球性学生组织——国际经济学商学联合会文化交流项目“天津故事”的参与者之一。自2013年1月来华至今,他不仅与来自印度尼西亚、越南、秘鲁、埃及、阿根廷、哥伦比亚等国的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去杨柳青镇学画年画,向民间艺术家学习书法、与市民一起包饺子、逛庙会,还在天津茶馆拜师学艺,与师傅搭档登台表演相声。
黄财丰告诉记者,虽然是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但他对这里的一切并不陌生。“因为我的祖先是中国人。我的小学、中学都是在柬埔寨中文学校上的。我一直很认真地学习中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出一点力。”
“都站好,一、二、三,茄子!”记者见到秘鲁女大学生马瑞亚时,她正在位于天津南市食品街的南市会馆,兴奋地为刚刚完成天津传统手工物件“老虎褡裢”制作的同学们拍照。活泼开朗的马瑞亚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特别享受在天津“过春节”,“有很多的鞭炮,很好看的烟花,很丰盛的食物;中国人很热情,大家见面都说‘过年好’,感觉像一家人。”
即将结束六周的“文化交流项目”,回到秘鲁继续学业的马瑞亚,对此次中国之行恋恋不舍,她表示,要努力学习中文,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现在秘鲁的中资机构、企业很多,我希望能有机会在那里工作。”
与黄财丰、马瑞亚不同,26岁的意大利女孩保拉现在天津巷肆创意产业园中意设计创新平台工作。“大学时我学的是政治学,中文只是我的选修课。但是我一直对中国的历史感兴趣,读了许多相关书籍。2008年,我得到天津市政府提供的奖学金,来天津学习了一年,中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已经在天津工作两年的保拉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我现在的工作可以形象地称之为‘桥梁’,就是介绍一些中国项目到意大利、一些意大利企业来中国;也参与推动中意两国文化交流活动,比如邀请意大利著名吉他手来天津、在天津举办意大利摄影展等。”
“这个平台使我有机会见到很多优秀的中国人和意大利人。”非常珍惜现在工作机会的保拉说:“我还年轻,能在中意两国人民交流过程中提供一点帮助,我感到很满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