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黄河善谷”,让特殊困难群体有盼头
建人文“黄河善谷”,构生态“西部屏障”
——访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宁夏如何推进全国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如何打好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的硬仗,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如何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两会期间接受了记者采访。
“两区”建设,宁夏腾飞的“翅膀”
记者:去年9月国务院批复建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设立银川综合保税区,外界很关心,宁夏 “两区”有哪些特殊性?
张毅:“两区”建设的批复,为宁夏的大发展、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但如果“两区”建设只是个空壳,没有真金白银的特殊政策,就难以形成吸引力。一方面,我们要认真学习沿海、沿边地区改革开放的经验,借他人之长,尽快取得成效。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给予宁夏“两区”建设特殊政策。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宁夏是全国第一个,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既然是试验区就要敢于突破,在“试验”二字上做文章,试验别的地方没有做的、不能做的,从而推动改革、带动发展。
开放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大开放才能有大发展。宁夏地处西北内陆,与沿海地区相比,开放的力度显然不够。这既是差距也是潜力。要通过打造国家向西开放桥头堡,使“两区”建设成为宁夏腾飞的“翅膀”、跨越发展的“金钥匙”。
记者:“两区”初步政策框架何时能够出台?
张毅:宁夏各级党政干部正以只争朝夕的劲头推进“两区”建设,银川综合保税区力争今年9月封关运营,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也力争在国家的支持下,今年有个政策大框架。
“黄河善谷”,让特殊困难群体也有盼头
记者:去年召开的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推进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宁夏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1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
张毅: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宁夏目前仍有100多万贫困人口。为此,我们提出大力实施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我们启动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把35万生活在不适宜居住、不适宜发展环境里的贫困群众基本搬迁出来,再用5年时间帮助他们基本脱贫致富,这些贫困群众有望在“十二五”告别“苦瘠甲天下”的地方。
针对残疾人较多的实际,我们提出打造“黄河善谷”的构想,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就是依托现代慈善理念,打造慈善产业的政策洼地、扶贫助残的道德高地、企业家慈善家投资兴业的理想福地,通过发展慈善产业带动贫困地区发展和特殊困难群体脱贫致富。
宁夏解决100多万人脱贫致富的任务重、难度大,仅仅依靠宁夏自身的财力还难以完全解决,我们既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也需要国家各部委的支持和帮助。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让贫困群众早日拔掉穷根,与全区各族群众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记者:请您谈谈“黄河善谷”建设的现状和愿景。
张毅:应该说,“黄河善谷”建设已初见成效,招善引资实际到位资金74亿元,意向投资近200亿元。当然,“黄河善谷”要持久,还得进一步出台更加实在、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财政上要进一步给予补贴,银行贷款上要优先予以考虑。
随着“黄河善谷”建设的推进,企业入驻,慈善产业不断发展,残疾人和特殊贫困群体就业、脱贫就有了盼头。
构建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中国
记者: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老百姓对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关注。宁夏三面环沙,防沙治沙压力较大,将如何兼顾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张毅: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宁夏生态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面临的形势仍然很严峻。一方面受资源条件限制,调整结构、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产业格局决定了宁夏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技术含量等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宁夏地处内陆腹地,属于干旱少雨的生态脆弱区,抵御沙漠侵袭的任务也非常艰巨。我们要巩固现有生态建设成果,继续坚持封山禁牧,实施林业保护工程,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通过植树造林、治理流动沙丘等措施加大防沙治沙力度,抵御黄沙吞噬土地,加快恢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构建我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做出贡献。(记者曹健)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