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县红色井水事件调查:村民反映多年无果
河北沧县张官屯乡小朱庄村地下水变红已经超过10年,村民怀疑与化工厂污染有关,多年来,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无果,村民无奈只好买纯净水喝。面对媒体采访,沧县环保局局长邓连军竟然用“水煮红小豆”类比解释“红色井水”,引来“炮轰”,随后被免职。那么,“红色井水”背后究竟谁是黑手?
红水,祸水?
小朱庄村民反映,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村东浅井水的井水开始变红。后来,在村西打了一眼400米的深井,不再喝村东浅井水。村民朱永博说:“现在,深井水也有点问题,放置一段时间有红色沉淀物出现。”
由于担心井水有问题,很多村民只用井水洗澡、洗衣服,饮水、做饭买桶装纯净水。小朱庄共有4家小超市,每家超市都销售桶装纯净水。小朱庄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并不是常年购买纯净水,有的到邻村灌水,每桶1元。村民岳明菲说:“平均三四天喝1桶,冬天买得少,夏天买得多,做饭舍不得用,大部分给小孩喝。没办法,为了孩子成长嘛。”
今年1月,小朱庄村一周姓养殖户养殖的肉鸡先后死亡700只,养殖户认为是鸡喝了浅层红色地下水所致。村民还反映,自1996年以来,800人的小朱庄已经有24人死于癌症,现在还有6名癌症患者。岳明菲的老伴几年前因肝癌去世,时年56岁。朱永博的爷爷也是几年前因肝癌去世,时年73岁。
关于肉鸡批量死亡,沧县县政府表示,据畜牧专家的调查,周姓养殖户养鸡11000只,而养殖鸡的死亡率在2%至6%之间,肉鸡死亡率接近正常值的上限,目前专家正在进一步调查。关于癌症高发,沧县县政府没有给出明确说法。
面对小朱庄村村民质疑建新化工厂污染,沧县环保局出示了这家企业的“河北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企业负责人也声称“环保部门每年检查都合格”。据了解,2000年,建新化工厂通过了“一控双达标”验收,环保手续齐全。
“红色井水”污染物严重超标
针对小朱庄村的红色井水问题,时任沧县环保局局长的邓连军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竟然说:“红色的水不等于不达标的水。有的红色的水,是因为物质是红色的,比如说放上一把红小豆,那里边也可能出红色,煮出来的饭也可能是红色的。”
邓连军用类比法解释“红色的水”遭到“炮轰”,被批“瞪眼说瞎话”,违背了基本常识。红井水之“红”与红豆水之“红”,此“红”非彼“红”,区别在于红豆水“红”得明明白白,红井水“红”得不明不白。为了印证质疑,小朱庄一位村民曾经拿着水样托人到有关部门检测,检测结果被口头告知含有硝基苯、苯胺类物质,没有出具书面报告。多年来,小朱庄村村民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过红色井水问题,得到的答案都是“水质达标”。朱永博告诉记者,为了村里的污染问题,他亲自到乡、县、市、省信访部门逐级上访,不仅耗时长,还没有说法,“再不去上访了,没意思,感谢媒体曝光。”
媒体曝光后,村民更加期待有关部门对红色井水给出最权威的说法。记者了解到,沧县县委、县政府聘请多方专家组成专家组,在对养鸡场用水、冲车点附近浅井水、北蔡庄村池塘取样检测同时,以建新化工厂为中心,由内向外辐射状取样监测,核定可能受影响的范围。
7日,沧县环保局出具的初步检测报告显示,养鸡场用水、化工厂排水沟两处水样中被检出含有苯胺物质,含量超出污染物排放标准的1倍,比饮用水标准超标更多。而苯胺是化工行业的特征污染物,水样中是否有其他物质,检测报告中没有显示。
建新化工厂:污染的黑手
据了解,建新化工厂建于1988年,主要产品为染料中间体间氨基苯磺酸等,产生的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和苯胺类。2003年,建新化工厂搬迁至沧州临港化工园区成立建新集团,小朱庄的化工厂更名为河北建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沧县分公司,仍在生产。
据厂方称:从2006年开始,建新化工厂产生的废水运至沧州临港化工园区总厂异地处理。2011年9月,化工厂停产。
但是,7日记者在建新化工厂厂区看到,工人和工程车辆刚刚开始拆除厂房和设备。行走在厂区,仍能闻到刺鼻气味。在厂区南侧的排水沟里,工人正在用水泵将污水抽到罐车里准备异地处理。厂区墙外的一条小土沟沟底,土壤呈铁红色。
沧县环保局副局长韩锦东说,环保部门每月对建新化工厂排水口水质检测一次,检测结果都显示合格。但由于检测频率不够,企业自身检测手段不足,肯定存在超标排放现象。小朱庄的水污染是化工厂20多年污染长期积累的后果,造成土壤污染,遇到雨水冲刷下渗,导致浅层水污染变红。
沧县聘请的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晓健说,建新化工厂外地表土壤中污染物残留浓度非常高,处理这种老旧化工厂污染是个难题,拆除厂房设备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这片场地如何处理。严格说,那些被污染的土壤都应该挖走。建新公司表示,不论污染原因是历史上其他工厂造成还是他们造成,都积极承担治理责任,并按专家要求逐步开展工作,直至全部达标。(记者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