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兄难弟”的抗震生活
中新网芦山4月22日电 题:“难兄难弟”的抗震生活
作者黄梅
21岁的曾彭康和28岁的刘国伟是一对好兄弟,如果要在好兄弟前面加个定语,在这样的情况下,那就叫“难兄难弟”吧。他们一个是国家电网四川雅安洪雅供电公司的员工,一个是拿着电工资格证的志愿者,他们在做电工时相识,一晃已经4年有余,感情有如亲兄弟。
4月21日,也就是4·20雅安地震发生的第二天,记者于15时15分去到居民安置点找他们,这时他们还在路上加油,没有回来。17时,记者再次绕回安置点,他们已经忙碌地投入到为安置点20几个帐篷接线、安灯泡的工作了。
实际上,早在19日,他们哥俩就来到芦山办事,20日发生地震后,哥俩没有选择离开芦山,而是一起去参与救援。8点50分,在他们所在的附近听到有人呼叫,一名40来岁的中年男子被两座垮塌的墙夹在中间了,哥俩就和附近的乡亲们一起徒手挖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10余分钟后,男子终于被成功救了出来,送往了县人民医院。
虽然已经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但之后,哥俩意识到个人的力量太薄弱了,于是立即赶往芦山县电力公司,希望能够尽快加入抗震保电的工作中。20日晚,两兄弟便和抢修的众兄弟们一起投身医院、应急指挥中心等各大安置点的抢修保电工作,一直一刻不停地忙到凌晨两点。今天早上,两兄弟又完成了三个安置点的保电工作。“这两个小伙子工作效率真是高,比起专业的一点不差。”眉山公司总会计师孙志远夸赞地告诉记者。
正在帐篷里安灯泡的曾彭康说忙起来心里舒坦得多,在记者对他这种感觉不解的时候,他继续说,别人救了那么多人,我只能做点小事,多做一些才觉得对得住,灾区的人太……曾彭康没有再说下去,只是继续扭紧灯泡。“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就报了志愿者想跟着去救人,学校没同意就没去成。”曾彭康告诉记者。
“师傅有孩子吗?”听到记者的提问,刘国伟跟我讲,我家在洪雅没有什么事,孩子知道他爸爸在救人。我跟他说过,不担心爸爸。想肯定是很想。
眉山公司的宣传专责黄峥给哥俩照了张相,告诉记者,他们真的是很朴实。今天上午跟他一起干活,我问曾彭康,你在外面干活一天算一天的工钱,你这样耽搁几天要少挣多少钱。曾彭康很严肃,“话不能这样说,这是不能用钱算。”
正在准备晚饭的婆婆站起来招呼哥俩吃饭,“不吃了,不吃了”他们动作相当一致地擦着汗继续干活。
“汤娃儿,这里要线。”刘国伟呼。“晓得了,哥。”曾彭康应。远离家人在环境艰苦的地震灾区抗震保电,眼里却盛满爱与热情,刘国伟、曾彭康哥俩给志愿者这个词注入了可触碰的真实的温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