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灵关镇灾民开展自救 自发运伤员排队领食物
昨晚9时,宝兴县灵关镇的主要安置点灵关中学。
几十个简易棚散落在操场上,应急部队带来的几盏应急灯成了宝贵的照明工具,大部分人家已入睡,唯有一户点着蜡烛,在浓浓夜色中透出一丝温暖。
车棚当屋顶 烛光中煮面
记者走进棚中,这户人家支起大锅,正在煮面。“小伙子,来一碗!”男主人陈光伟热情地说,“我们家有近30口人,四姐妹两兄弟,还有老人小孩,吃饭是大问题,我们争取自己解决,不给别人添麻烦。”
陈光伟夫妇在灵关镇经营一家川菜馆,地震后抢救出了一批厨房用品,包括炉子、大锅、调料等。昨晚他们已用完了家里最后一袋面,米也只够再吃最多3天。尽管如此,只要有人进来问,面多少钱一碗,他们总是笑呵呵地盛上一碗,说:“自家吃的,不收钱,就是没有多的了。”
烛光中,家人围坐一起,哧溜哧溜吃面的声音此起彼伏,在这样的夜里显得格外动听。劫后余生的烟火气息,让他们觉得弥足珍贵。
陈家之所以有安置点唯一的大蜡烛,是因为陈光伟姐姐震前开杂货铺,有少量存货。食物和水等生活必需品,早在震后第一天就全分给其他乡亲了。夜风越来越凉,外面开始下起了毛毛雨。“我们家姐夫是开货车的,地震后就扯了车上的雨棚做屋顶,不过两面透风,要是雨下大了,就难办了。”妻子袁国群担忧地说。
小雨时停时下,折腾了一夜,所幸雨势一直没有加大。冷雨中裹紧棉被,陈光伟全家抱团取暖,顽强地又挺过了一夜。
报名运伤员 数里外取水
陈家吃饭吃得晚,只因在等陈光伟。昨天早上8时,陈光伟就向灵关镇救灾指挥部报名,用私家车运送伤员。昨天中午前,灵关镇还是一个孤岛,救援车辆进不来,少数伤员只能暂时就地等待救援。由于道路未通,陈光伟选择先送伤势较重的伤员到已恢复交通和供电的天全县。他跑了两个来回,送了3个伤员,花了六七个小时,“有的腿部骨折,有的砸到了头和胸,都必须用担架抬。”
下午,芦山县到宝兴县灵关镇的道路打通,陈光伟又送了7个轻伤员到芦山县。等送完伤员,才发现家里断水了。他立即开着全家唯一的一辆车,到几公里外取山泉水。“这辆车是地震后家里的主要财产了。”陈光伟笑着说,“地震第一天山里水质很浑浊,到第二天就好了,可以用。”他在地震后回家,抢出了3个大桶,可惜找不到盖子,来回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回到安置点时已只剩下1桶水。
回到临时的家,吃碗热腾腾的面,家人个个安好,陈光伟觉得很踏实。
今天早上,记者再次走进陈光伟家的帐篷。短短十多分钟内,就有十多名救援官兵和志愿者上门求助,讨开水泡面。对所有请求,陈家全都欣然同意。
只要能自救 不想添麻烦
昨天下午5时,灵关镇中心排起长龙,迅速排了上百人,而且队伍尾巴越拉越长。有志愿者组织分发食物和水,每人一瓶矿泉水加一包方便面。陈家只叫4个小孩去领,其他人都没去排队。“我们还是想靠自己,大人不好意思去领。”
队伍外,48岁的邬蓉和父母站在一旁聊天。问她为啥不领,她笑着说:“地震前一天,家里刚买了米和面,另外我家还有一个鱼池,没有受影响,也可以将就用着。现在饮食很紧张,应该留给更需要的人。我们只要能自救,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上百人排成的队伍弯弯曲曲,绕了又绕,可秩序井然,大家不慌不忙。志愿者带队人叫郑华军,在成都一家物流公司工作。地震发生后,他组织了5个人和两辆车,装了整整两车方便面和水赶到灾区,昨天中午在芦山发完了一车货,听说宝兴缺水缺粮,他们又马不停蹄赶到了灵关镇。
发了十几分钟后,方便面没了,郑华军又拿出原本留给自己队伍补给的一大包沙琪玛,按照一人两个沙琪玛一瓶水的标准,继续发。又过了一会,眼看东西快发光,等候人群有些骚动,队伍开始乱了,有人情不自禁往前冲,志愿者只好扯着嗓子大喊,场面一会儿就平静了。“大家都很理解,没分到的再想办法,我们准备今晚开回雅安进货,明天再来。”郑华军说。
杨芳带着9岁的双胞胎儿子领到了沙琪玛和水。“我已经很开心了。从昨天到现在,两个儿子分了一包干脆面、一个苹果,我几乎什么都没吃,谢谢这些志愿者。”特派记者 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