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吁报道灾害时媒体自身需要成长阶段

2013年04月24日 11:17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评论吁报道灾害时媒体自身需要成长阶段
    昨日,志愿者在发放妇女用品。抗震救灾中,女同胞还得面对“例假”的麻烦。卫生巾、止血药、生理盐水、流动厕所等这些满足特殊需求的女性用品也是很重要的救援物资。

  震后四天——

  雅安,如何和你“在一起”

  道义正确,不意味着忽略成本考量目前,来自四川省内与周边省份的医疗卫生、工程抢险、电力电网、人防消防以及武警、解放军、交警等部门,全已就位挺进灾区。

  来自民间矿泉水、泡面、帐篷与睡袋等物资,也源源不绝送进灾区。

  有人说,此次雅安大地震是汶川后的一次大练兵,可以检阅过去几年地震应急预案能否顺畅落实。

  比如灾害发生后迅速启动的应急预案、迅速执行的交通管控、迅速集结的救援力量、源源不断的救灾物资……

  有人认为,尽管这次整体表现远较五年前的汶川救灾更有步骤性,但也有可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道义正确,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成本考量。救灾,固然需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心劲儿,但“不计代价”的说法还是要慎重。

  其实,国家在一开始对此就有预防。习近平、李克强都曾指出“要科学施救”。科学施救,不仅是强调救援效率,也有成本核算的要求。

  当前,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正在纷纷到来,场面之大,令人感慨。这时就要考虑,庞大的物资短期集中聚集,是否真是灾区的“有效需求”?是否能被有效“消化”?一旦搁置下来,如何保管归置?

  有消息称,汶川地震时遗留下来的大批棉服、目前还在当地仓库里压着,有些包装已经严重破损。要知道,这些可是当年相关企业、人士的一片“爱心”。所以,举国的爱心救援,固然做到了人多力量大、人多压不垮,但不必要的物资浪费也需通过正常的国家程序进行规制。

  专家建议,可以建立救灾归口管理制度,即各地支援救灾单位都设立统筹机构,例如各医疗卫生机构想救灾,先直接跟归口机构提出可动员资源,再由指挥中心依灾区情况统一调度,避免人力浪费,未取得授权单位,一律不准进灾区。

  其实,比起普通民众的爱心坚守,国家要做的事情更多:震后的应急举措、灾后救援和救助的有序展开、日常的应急演练,救灾常识的教育普及……甚至是日常的建筑质量监管。

  上期的“看见”中,我们提到,看见一个更善于救灾的中国。这句话,从物资分配的科学性上,可以看到它的题中应有之义。

  报道灾害,媒体自身也需要成长阶段

  “知情同意,最小伦理伤害。”“遇到紧急情况,要先救人,再报道。”

  震灾发生后,媒体界以这样的职业操守,进行着自觉的操作。

  很多在一线的记者,事前纷纷表明:无论是镜头还是文字,都以客观实在的灾难现场和救援一线作为主体,自己,永远退居幕后。

  但是,还是有一些遗憾发生了——

  有媒体报道称,4月22日下午,在前往雅安地震重灾区宝兴县城途中,宝兴县灵关镇中坝村近百名村民集体向记者反映情况,希望帮助澄清媒体近日一则“中坝村村民地震期间大吃大喝”的不实报道。

  最后的调查结果是,所谓的“大吃大喝”,是灾民将乔迁宴席的猪肉分给村民吃,竟被媒体误传为灾后大鱼大肉。

  也许,传播这个消息的记者,本意并非要炮制一则假新闻。

  但这件“大吃大喝”的事情如果是真的呢?是不是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被报道出来?

  批评,是媒体的责任;但此时对灾民的指责与曝光,还是让人感觉不合时宜。原因很多,可以因为他们的受难者身份,也可以因为当下抗震救灾凝聚人心的大气氛,也可以因为灾难不可以被扭曲……

  在昨天的评论文章中,中国青年报和新京报分别发出评论:《煽情退场,回归专业有序的救援》、《抗击地震,舆论“反应过度”了吗》

  两文观点看似相左,其实是一个问题浑然天成的两个方面。

  媒体无论是“煽情”,还是报道救援本身,都在构成社会对灾难的关注。至于是否过度煽情,这不是可以一概而论的事情:有感而发的赞扬或批判,态度真诚,说理明晰,有何不可?混淆主流,片面议论,构成社会误导,这样的论述肯定不容于社会。这也是中国媒体所不可跨越的阶段。

  所以,这里没有过度不过度,只有真诚不真诚。

  应该说,在发声体多元的当下,在地震中承担舆论主力的媒体,很容易“收获”针对自己的不同意见。

  这时,有一顶我们很不愿意承认的帽子——消费灾难——很容易被扣到头上。

  爱心的有无,实在不好判断,是否消费灾难,谁能说得清?但职业常理、传播规律,还是要讲究的。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媒介素养专家张艳秋说,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特别发达,个体既是信息的获取者也是发布者,使得信息把关、去伪存真、处理网络风险成为较大挑战。

  “次生话题” 争论中达共识有两件事情,让网友们感觉“搞不明白”——4月22日,乌鲁木齐慈善总会在红山体育馆设立的捐款点迎来特殊捐款者,一名以乞讨为生的男子捐出了乞讨两个月所得1003元。他的举动感动了现场所有人;

  4月22日,山东一运送药品的救援车队通过连霍高速豫陕收费处时,遭遇河南高速管理收费站的阻拦,被告知不缴纳过路费不予放行。

  前者引发的追问是:弱者的爱心,要不要被剥离?毕竟,救济和被救济的对象需要合理划分。

  对于后者,在大多数人感到气愤之余,还是有人提到“免费通道”需要程序确认,因为23日的时候,又一运送救灾物资的车队经过连霍高速豫陕收费站时,由于出示了红十字会出具的手续得以免费通过。

  可见,爱心的确认,还真不能靠直觉,更不能靠情绪。

  仍在慈善事业的漩涡中打滚的中国红十字会,依然门庭冷落,质疑不断。

  但是,很明显,这次它表现的踏实、诚恳多了,据说,有时一天之内要做四次回应。

  本报4月23日的评论员文章中提到:“红会重塑的过程,既要有日久见人心的点滴积累,更需要在一些重大历史当口,以‘戴罪立功’的觉悟,迸发出向善的大努力。”

  话题还有很多,震后该不该创作“赈灾歌曲”?这是一个“名利”与爱心如何拿捏的问题;

  ……

  有话题不是一件坏事情,也许在这里争不出个子丑寅卯,但是人们在“享受”争论的过程中,会慢慢清楚自己行为选择的边界。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