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震区志愿者空等数小时无事做 称协调调度无序
干等几小时 始终没活干
志愿力量如何成一股绳
短短两天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3500名青年志愿者,在芦山这个区域规模不大的县城迅速集结。他们当中除了专业救援、医疗队伍,大部分是满腔热情做震后服务的青年人。对于当地政府和共青团部门来说,摆在面前的难题有两个:一是如何让这些较为松散的民间爱心力量拧成一股绳,二是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把灾区群众遇到的生活困难降到最低程度。
3500名志愿者涌进芦山
21日凌晨,夜幕尚未褪去,零星的雨点打在临时搭建的几个简易帐篷上。来自成都的志愿者郑伟蜷缩在芦山县城街边遮雨棚的排椅上,沉沉睡去。
在这条名为迎宾大道的街道一侧,一二十个遮雨棚临时搭建,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很多人像郑伟一样,在街上露宿。
8点,一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开始拿着名单点名分组。他叫陈诚,是小红帽志愿者组织的一位负责人。地震发生后,他和一群网友迅速在雅安集合,随即挺进芦山。
陈诚组织的志愿者现场招募点,是所有志愿者招募点中人数规模最大的,21日上午已经达到300人。
四川团省委一名丁姓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芦山县文明办的统计,地震发生后两天,志愿者队伍从无到有,目前登记的已有3500人。
有的志愿者空等没活干
来自西安的志愿者黄文勇曾参与汶川地震救援。他说,到达汶川时已是震后第五天,情况依然较为糟糕,他多次帮助救援队从废墟里救人,“但这次看来情况不太一样。”
在招募现场,排在队伍末尾的重庆大学三年级学生小高,一天也没有接到任务。
“我们直接从成都赶到这里了。”21日下午,记者在玉溪村通往宝盛乡的路上,碰到了几位志愿者,“前面塌方,不让进去。”他们只能在那里干等了几个小时,之后返回了成都。
“感觉志愿者组织的协调调度有些无序,大家都来了,很多时候又发挥不了作用,无事可做。”一位志愿者负责人告诉记者。
22日,记者在龙门乡碰到了志愿者王丽,学医的她很快分到了任务。而在芦山县,记者看到许多志愿者仍处在“待命”状态。
政府更需出面组织对接
记者了解到,不少志愿者组织临时担负起了组织和培训的任务。
22日,当记者询问芦山县文明办工作人员有关志愿者的指挥调度以及安排组织的事情时,对方的第一反应是记者要推荐志愿者。
“目前芦山县志愿者已经比较充足。”他说,当地政府对此很感谢,但如何安排这些人的住宿,也是他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说实话,我感觉现在的志愿者服务有点无序。”陈诚说,有的志愿者可能呆一两天就走,有的可能就是怀着经历一下的想法,这使得许多志愿者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反而可能需要灾区为其提供保障。
“志愿者的热心是值得肯定的。”四川团省委丁姓负责人说,志愿者赶到灾区的时候是一种感性行为,但真正进行志愿服务时需要的却是理性。为了协调志愿者,他们不得不每天晚上召集志愿者团队相关负责人开会调度。
但这样的工作还不够。
一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政府负责和志愿者团队对接、衔接以及安排组织任务的部门实在有限,指挥调度的力量偏弱。有时候各个系统相互独立,并不知道对方的救灾安排。
相关专家表示,政府应该多承担管理组织的职能,最好能够形成一个调度的平台,对民间组织力量进行统一安排,平衡、科学地调配使用。(特派记者 董钊 李钢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