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震后醒来第一句话:我要回去,田里刚种下玉米
“突然摇晃,房顶上的瓦片飞溅下来。好吓人。想去抱孙子,但看到房子垮,想躲开却摔倒在地上。”74岁的高炳英是芦山地震中受伤的一位老人,脚因为被倒塌的墙砸了,严重骨折,打着厚厚的石膏,可老人并不安分,刚脱离生命危险就闹着要回家,因为家里有她最惦念的事——玉米种下去了,没人照顾怎么能行!
这种生活惯性一如老式钟表的钟摆,只要生命不止,就永远不会让她暂停下来。74岁的高炳英,她的一辈子就是如此。
心急
躺在病床上 最思念地里玉米
雅安地震后,高炳英的右脚出现重度骨折、面部受了轻伤,曾一度昏迷而失去知觉,等她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医院。她的第一句话是,“我要回去”。她心里还惦记着刚种下的一片玉米,“好多天了,没人管理”。
但是,现在她动不了了,连吃饭都要家人照顾。她很急,就让自己的女儿杨秀琴回家帮管理下。女儿没有听她的,对她说,“养伤重要”。作为一个传统农家妇女,活着一天,她就会下到地里一天。
高炳英是芦山飞仙关镇新安铺村二组村民。她有一块三分多的土地种粮,还有一个菜园子,离她住处都很近。要是现在没有受伤,也许你看到的是她忙碌的身影。她正在种有玉米的地里,或是菜园里,打整她的稻谷和菜蔬。她不缺吃的,她只是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虽然,“土地大部分被征用了,每年也都获得政府的粮食和钱的补助,但不种地,我闲不住。”高炳英说。
过去
一个人打理地里的作物
几天过去了,她面部的轻伤也渐渐好转,但右脚下肢的伤恢复很慢,她还是不能站立。医生给她受伤的脚部上了石膏,绑上纱布,并叮嘱家属,她的右脚不能随意动弹,会影响恢复。因考虑到恢复时间,医生没有给她动手术。不过,这样的疗养,快则三个月、慢则半年多。但这个74岁的老人,还是觉得恢复时间太长。
高炳英说,自己身体很健康,没受伤之前,还能背得动六七十斤的东西。
她的老伴几年前走了,家里的三分地和菜园全部靠她一个人打理。地里主要种的是玉米、豌豆等一些农作物。
在耕种的季节,“儿子也很忙,种玉米全部是我一个人种下去的。只是在收玉米的时间,是他帮我搬回家”。她说,前期的耕种,下到地里挖坑、撒种、放肥料也全部是自己完成。
“收入最高的是前年,玉米收了上百斤,最后卖了一千块”。
高炳英爱种豌豆。她说是孙子喜欢吃,每次种的豌豆基本上都拿给他们吃了。
“我有一个孙子在宝兴县做公务员,这次地震,听说他住的房子也垮了,但人没事。”提到自己的孙子,高炳英很骄傲,“他刚毕业时,是教书,但他不满意这份工作。又去考试,去年考上宝兴县的公务员。他之前的工作已经很好了。”
“但这次他没有来看我,他在那边帮着救援。”高炳英说。
回忆
想躲开垮塌房子,却摔倒在地
这次地震中,高炳英是全家人唯一一个受伤的,“很幸运,虽然房子垮了,但家里没一个人有事。”杨秀琴说道。高炳英说的是她的三个儿女。
其实,在这次地震中,高炳英还有一个2个月大的孙子正在家里睡觉。“他就在我的家里睡着。”高炳英说,地震当日早上,儿子、儿媳妇已经出去上班,上班是在镇上的一个厂里,“孙子就由我照顾”。
地震时,她正在屋外忙活。
“突然摇晃,房顶上的瓦片飞溅下来。好吓人。”高说,“我赶忙跑,想去抱孙子,但看到房子垮,想躲开,却摔倒在地。”
而杨秀琴说,自己的母亲在跑时摔倒了,面部摔伤了,她的脚也被掉下来的墙体砸伤。“后来邻居把她扶起来,她已经昏倒,也说不了话。孩子倒是没事,邻居帮抱出来的。”
高炳英住的是一栋老房子,木材结构,这次地震中全部垮塌,而旁边是他一个儿子的房屋,也在地震中震裂破损严重。
高炳英不喜欢和儿女住在一起。“不习惯在一起住,吃不方便,我不吃花椒、辣椒”,“我一般只吃白水煮的菜,不添加任何调料”。
担心
以后一辈子不能下地干活了
受伤后,高炳英完全失去知觉,是家人和邻居一同把她送到医院。“先是送到芦山医院,因为她是重伤,当晚8点多,她被转到雅安医院。但医院的伤者基本上已满。”杨秀琴说。
最后,她只能在医院骨科七楼的走廊接受救治。而同样住在走廊的伤者还有很多。
4月21日8点多,高炳英才醒过来,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她并不知道家里的房子已经垮塌了。
“她闹着要回家,地里刚种下的玉米也还没有打整。”杨秀琴说,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一刻也不想躺在医院。
24日,记者采访时,提到地震,高炳英的第一句话就是“很吓人”。在经历了这样一次生死时刻,她说很难忘。但现在老人最担心的是,自己的脚伤康复后,有可能失去劳动的能力。这也是她最不能接受的结果。在地里干了一辈子,“现在干不了活,种地、菜园都要荒芜了。”
25日,雅安医院骨科六楼走廊里的地震伤员陆陆续续地出院,但高炳英还是动弹不得。不过比前一天记者见到她时,心情要好多了。此时,她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你们要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对于高炳英来说,她的一生可能是再平淡不过的。她的生命运行弧线,从未脱离过既定的轨迹,但让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永恒的力量——只要能动,她就不会让自己的田地荒芜。(黄世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