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捐款再成国人谈资 明星捐10万是否“丢人”?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芦山地震发生至今已经七天了,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爱心在一点一滴的聚集。来自各地、各界的捐款捐物越来越多。但是,就在捐款数额不断攀升的同时,也有一些关于捐款的声音让人思考。
声音之一:捐款要捐“红色的钱”。
据报道,北京怡海幼儿园学生家长吴先生最近透露说,自己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他捐得少,应该像捐得多的小朋友学习,捐红色的钱。
声音之二:才捐10万,丢不丢人。
这个声音来自不少网友,说的是某些明星捐款捐的少,太小气。当然,也有网友对一些主动贴出自己捐款截图的明星有意见,认为他们太高调,是在作秀。
那么在国外,捐多捐少,究竟有没有标准?捐款的数目算不算隐私?民众对捐款究竟怎么看?
日本:学校不号召捐款 名人捐款数额很少被议论
在当地生活的华人唐辛子说,日本的学校一般不号召捐款。捐款通常通过社会渠道来进行。
唐辛子:我自己有一个女儿现在上小学,但到目前为止,我女儿没有说过一次学校要求捐款,学校根本没有这个说法。要是愿意捐的话,老师会组织这些学生拿一个捐款箱到街头,让街头的人去捐,你要是愿意献爱心,可以到街头捐款,捐款是通过社会渠道去捐赠。比如我住这个地方,类似中国居委会的组织,东日本大地震我们有捐款,社区是自愿的。我原来所在的日本公司,四川地震时也组织过捐款,但捐款没有任何限制,但日本人有非常浓的从属性,比方看到这个人捐了500块,接下来大家都跟着捐500块。
在日本,企业和名人捐了多少钱,这样的报道少之又少。相关的报道会集中在匿名捐款人方面。唐辛子透露,日本民众对捐款的新闻一点都不感兴趣,也从不讨论。
唐辛子:东日本大地震时,软银总裁是捐了大概1亿日元,他在自己的推特上写出来,大家看了他捐这么多钱,大家也就是知道了,也没有媒体去采访他,也没有人去报道。日本人整体国民行事比较冷静,大家对这个不大感兴趣,连讨论的兴趣都没有。
美国:捐款属个人私事 明星捐款偶尔被议论
再来看美国,以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为例,我们来看在当地生活的李薇的介绍。
李薇:事实上比较深刻是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的时候,学校校园里多数都有募捐点,也有一些电子帐户,但这不是校方来发起,都是各个院学生组织自发发起的,没有心理上的暗示捐多捐少意味着什么,没有多少人特别在意捐款金额,这些信息在潜意识里的都属于私人信息。
对于好莱坞明星来说,他们的捐款有的时候也会被拿出来议论,但是,大部分情况下,人们会认为,指责他人捐款多少没有道理。
李薇:斯皮尔伯格当时捐了150万美金,他公开了个人捐款信息,发表声明说他向来一直有捐款行为,是匿名捐款,他这次之所以公开是因为他本身感受了灾难的危害,所以想号召更多明星参与捐款。后来响应他的,我记得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人直接开着直升飞机去,拉了一些纯净水、药品,政府做出反应前他已经把救灾物资送到灾区。随后有人指责有些好莱坞明星特别吝啬,但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毕竟捐款在美国人看来是很私人的事情。
澳大利亚:民众捐款比较理性 捐款会获得退税
来看澳大利亚,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澳大利亚水灾、森林山火时有发生,在大的、突发性的灾难面前,澳大利亚民众捐款的热情相对来说比较理性。
胡方:虽然很多人平时都有乐善好施的习惯,一次性捐款也好、定期从信用卡上扣除也罢,方法很多,但是真正到了一些大的突发性灾难面前,民众的捐款和援助热情却相对比较理性。很多澳大利亚民众认为,紧急的捐款虽然能帮上部分忙,但和政府的全局统筹规划比起来,用处还是有限,如昆士兰洪水,虽然灾难发生时昆士兰的确获得了数量比较大的捐款,但真正帮助昆士兰重建的是在随后一年当中联邦政府特别推出了洪水税。
胡方说,在澳大利亚捐款是与税收挂钩的,还会获得退税,因此,要保证自己的姓名和捐款信息完全保密,比较困难。
胡方:如果非要说个捐款起步价,对于很多澳大利亚人来说,捐款起步价应该是2块钱。根据澳大利亚政府规定,超过2块钱的捐款,捐款人有权申请退税,如果你捐款了100元,那么当年你能够获得大约40元个人所得税的退税。由于捐款不单单是一个慈善行为,同时也是一个财务行为,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捐款人会在捐款时提供自己的姓名,而在财务员报税时,捐款人也要向税务局申报自己当年捐款数目,所以要保证自己的姓名和捐款数目完全保密是很难的。但是即便如此,通常媒体不会刻意去曝光名人捐款的准确数目,除非这些名人自己要把它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