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90后”的担当:芦山地震救援中的那些青春故事

2013年05月03日 16:4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在芦山地震灾区,有一批“90后”活跃在几乎每个救灾现场。他们用行动诠释了“90后”面对大灾大难的社会责任和担当。4月20日芦山地震后,这群年轻人在灾区唱响了特殊的青春之歌。

  从稚嫩到顽强 “90后”官兵的救灾路

  芦山地震后不到半小时,略带腼腆、面色黝黑的“90后”小伙戴赛亚就随武警警官学院的学员一起向芦山县进发。“开始很兴奋,但到了芦山县双石镇以后就有点担心。”戴赛亚说。

  地震当天,双石镇沿山道路不停坍塌,碎石横飞,余震不断,这是戴赛亚担心的地方。“不仅担心我个人安危,更担心居住在那里的村民。”戴赛亚是湖北人,这个1993出生的小伙与连队大多数“90后”一样,属于独生子女。在考进武警警官学院之前,在家养尊处优,甚至连清理垃圾的事都很少干过。

  进入武警警官学院后,戴赛亚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这种变化在芦山抗震救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震后的一个晚上,戴赛亚与武警学员卸完救灾物资后,正准备休息,又接到赶赴飞仙关镇卸物资的命令。“一直干到凌晨4点30分。”戴赛亚说。当天凌晨5点,他才回到驻地,但并没有下车,而是在车上打了个盹。7点左右,戴赛亚又与队伍一起投入当天的救援。“能不休息就不休息,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去救援。”

  1991年出生的孔孟来自河南,与戴赛亚同一个连队。为了解决芦山县受灾群众的饮水问题,他与战友沿着塌方不断的深沟峡谷搬运自来水管。仅仅一天时间,他们就完成了8公里的管线安装。“我们既然穿上了这身衣服,就应该给老百姓做事,这没什么含糊的。”孔孟说。

  “这些小伙敏捷、勇敢、顽强、吃得苦!”这是武警警官学院第一旅旅长刘昌建对学院“90后”官兵的评价。在该旅,“90后”学员比例在七成以上。“他们看上去有些孩子气,但他们有强烈的集体意识,善于表现,而且敢于挑重担。”刘昌建说。

  从汶川到芦山 “90后”电工的“五得”经

  5月2日上午,22岁的小伙卢勇冒雨在芦山县龙门乡红星村安装输电线路。“只要不是危房,这些线路可以进入村民的房间,完全可以解决他们的生活用电问题。”来自乐山的电工卢勇说。

  4月20日上午9点,卢勇在震后不到一小时便随队从四川乐山出发。在他们出发团队的24人中,有3人是“90后”。“由于情况紧急,好多人衣服都没拿,仅穿了一身衣服赶到灾区。”卢勇说。

  进入芦山县城后,卢勇与5个同事分成一组,对城区的医院、路灯线路进行紧急排查。4月22日凌晨1点,他又开始对贯穿芦山县龙门乡的金隆供电线路进行排查抢修;当天晚上11点,他们终于把该条线路主干线抢通。

  对地震灾区进行供电检修,并不是卢勇的第一次。2008年汶川大地震,卢勇便随着师傅一起进入汶川县,对供电线路进行排查检修。“很多房子都坍塌了,电线杆没有一根是好的。即使我们在地面检修线路,余震不断还是让我有些害怕。”

  这位1991年出生的小伙,腼腆背后透着一丝老练。卢勇说,在野外进行供电作业检修,要有五得:“要吃得、跑得、饿得、累得、淋得。”在平常,电力公司员工也要野外作业。爬山、过河、高空带电作业、日晒雨淋是常有的事。

  从教室到灾区 “90后”学生的义工情

  课桌突然剧烈摇摆,书本瞬间撒落一地,学生就地蹲下,然后有序撤离,一名老师被两名学生前推后拉地最后撤出教室……这是四川省雅安市名山第一中学4月20日的一段教室监控录像的画面。拉着老师跑出教室的叫王业成,今年17岁。

  王业成的班主任叫陈萍,4月20日上午地震前正在给同学们上政治课,“我刚喊他们把书翻开,教室就晃动了一下,一个同学喊,地震了。”短短几秒钟,全班60多名学生都已撤出教室。这时,让陈萍老师事后回忆起来特别感动的一幕出现了。“有一个印象很深刻的,就是王业成。他当时喊,陈老师,你怎么还不快跑,快跑!一边说,一边就冲过来。王业成在前面,还有个同学在后面,一个推一个拉,就把我拉出教室了。”陈萍说。

  王业成告诉记者,当时他在教室最后一排,最大的地震波之后,同学大都走了,但他看见陈萍老师还站在讲台边。“她双手撑在桌子和讲台上,将路给大家让了出来,我看见老师没有走,害怕老师有危险,就将她一起拉走。”王业成说。

  陈萍老师说王业成虽然年纪小,但在大事面前敢担当。芦山地震发生后,王业成一直活跃在芦山县医院、迎宾街芦山中学及龙门乡灾区。

  “芦山县离我家不远,地震后我就想能不能进去帮点忙、做点事。”王业成说。

  “我主要在那里卸救灾物资,并把泡面发给受灾群众。”王业成说。4月23日早上8点一直到当晚10点,王业成忙碌了整整14个小时。“当天晚上,芦山下起了雨,我睡的纸板已经湿漉漉的了。”

  他们或许略显稚嫩,但这些“90后”在灾难面前不退缩,勇于担当,用行动谱写了芦山震灾中的青春之歌。(记者周相吉)

【编辑:王珊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