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监委明确定位:做公众与红会之间“专业桥梁”
中新网北京6月14日电(记者 马学玲 阚枫)“虽然用了社会监督委员会这个名字,但我们的实质应该是专业桥梁,是建设性平台。”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委员杨团14日在北京表示。
自2012年底成立以来,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一直备受争议,甚至被斥为红会的“传声筒”和“公关部”。半年多时间以来,其独立性一度遭外界质疑,尤其与红会资金问题的纠葛,更是令这个组织数度身陷舆论漩涡。
“我们是受红十字会的邀请,组建了这么一个专业委员会。按照相关规定,红十字会承担社会监督委员会在运营过程中的工作费用,尽管这些委员本身没有获取报酬,但工作经费还是由红会来承担。”对于社监委运营经费的质疑,红会社监委秘书长黄伟民在14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这样解释。
“虽然有这样的规定,但实际上半年来,我们这些委员总共就吃过红会的两顿盒饭。”接过黄伟民的话茬,社监委委员袁岳如是说道。
他接着说,我觉得社监委的独立,不是大家理解意义上的独立,因为它不是一个独立法人,没有自己独立运行的费用,也不是一个独立运行的机构。在袁岳看来,其独立性只表现在,这些委员不是靠红会吃饭的人。
除了资金问题,监督权成为媒体关注的另一焦点。对此,出席今日媒体见面会的社监委委员杨团指出,“我认为社监委不是一个公众直接监督的组织,不像监事会和审计专业委员会,它不是一个单纯的专业性的监督组织。”
杨团介绍说,社监委在此前6月9日举行的中期会议上讨论认为,社监委应该是一个“专业桥梁”,是公众包括媒体和红会之间沟通和交流的“专业桥梁”,是一个由各方专家组成的专业的建设性平台。
在杨团看来,社监委的独立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这些专业人士都是独立的,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有自己熟悉的领域;其次,委员讨论是独立的,没有人强加思想;此外,工作方式也是独立的,是委员能自己把握的。
“当然,有些独立,我们还是做不到的,我们的独立和监督,都是有限制的,因为我们不是监事会,我们顶多用建议的方式。”杨团说,社监委仅是红会执委会下设的一个社会监督委员会,但她认为,这种权限挺好,因为这决定了社监委应该做的事,就是搭建平台,与媒体和公众交流。
将红会社监委定位为“专业桥梁”,这与初衷是否背道而驰?面对记者的这一问题,杨团予以否认,“因为红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当时邀请我们的时候,对社监委的定位实际就是这个意思,她只是没有用专业桥梁和建设性平台这两个词。”
“只不过当时我们没有特别在意这个问题,直到后来社监委遭受公众质疑,特别是被指与红会有关联的时候,这才使得我们重视并开始思考这一定位问题。”杨团补充说。
她指出,虽然用了社会监督委员会这个名字,但我们的实质是“专业桥梁”,是建设性平台,坦率地把我们能做的和不能做的都搞清楚。
“这不就没有监督了么?”有记者继续质疑杨团的表述,对此,杨团回应称,“当然有监督,其实是用一种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式来监督。其中,我们是中介,媒体也是中介,利用这两个中介,把红会和公众对接起来。”
那么,红会为什么不直接与媒体和公众沟通呢?杨团表示,因为红会与媒体直接沟通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它想借助我们这些专业人士,帮助红会一道做事情。当然,这与红会近年来受“郭美美事件”重创是有关系的。
杨团进一步解释道,红会此举是希望一些公信力比较强、专业性比较高的多方面人士,搭建一个综合性的平台,这对大家共同研究判断问题、争论之后形成决议是有意义的。
如何避免成为红会的“传声筒”,杨团认为,今天的媒体见面会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她建议,大家应在鼓励当中找问题,对于红会,应该秉持一种支持性、建设性、督促性的监督理念。“我们最终希望这个孩子能站起来,而不是瘫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