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父亲节呈“爸气不足” 两代人感情沟通受困

2013年06月16日 16:2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16日,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如约而至,然而与母亲节、妇女节、儿童节相比,我国消费市场上有关父亲节的礼物热度不足,子女对父亲的祝福与感激也大多呈现“爱你在心口难开”的尴尬。

  “我不知道该给父亲送什么礼物,如果送了东西,他可能还埋怨我乱花钱。我工作忙,父亲节也无法回家陪他,打个电话聊聊天就算送个祝福吧。”供职于北京一家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师孙玲说。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父亲节经济”表现平平,子女对父母的有声表达也“爸气不足”。

  “爸爸给了我勇气和力量,但感激的话一到嘴边就不由得憋回去了。”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学生张子俊说,父亲节恰遇升高中考试,父亲在陪他去考场的路上讲笑话、营造轻松气氛,他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但感激之情不知如何表达。

  在微博、微信等网络互动平台上,有关父亲节送祝福的微博时有发布:“爸爸,辛苦了”“老爸,我爱您”……然而多名网友在线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他们只是在微博上说说心里话,但没有当面告诉父亲。

  分析人士认为,父亲与母亲相比,对子女的严厉成分多一点,亲密程度浅一点,父亲与子女之间“情难道、爱难表”的状况,一定程度是由我国家庭中传统的沟通模式造成的。

  华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刘建鸿博士认为,父亲在家庭里一般不会像母亲那样温柔细心地对待孩子,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母亲能给予更多安慰,而父亲较多提供“有益却冷冰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武汉大学社会学教师任敏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亲形象是理性、阳刚的,一定程度上与感性、感情“排斥”,而且父亲大多不太看中形式化、符号化的情感表达。

  也有学者认为,由于社会竞争加剧,男性压力越来越大,应酬也越来越多,父亲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极为有限,加之“母爱过剩”,造成父教缺位,从而导致子女与父亲之间沟通不畅、爱难表达。

  “父亲节提供了一个让父亲与子女增进沟通的良好机会。子女需要父亲的关爱、呵护,父亲也需要子女的爱,子女表达对父亲的情感不应限于送礼物,多抽空陪父亲聊聊天、喝喝酒、散散步,相信父子或父女双方都会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刘建鸿说。(记者 于嘉)

【编辑:王浩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