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儿女哭声唤醒植物人父亲 女儿参加高考立志学医

2013年07月11日 16:55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说起丈夫和孩子,张新玲眼泪夺眶而出

殷红有空就会为长期卧床的父亲做按摩

  5年前,36岁的张新玲感觉天塌了。丈夫突发脑溢血,被医院判了“死刑”。她忘不了那天,一双儿女围着准备放弃治疗的“植物人”父亲痛哭诀别,丈夫突然睁开了眼睛……5年过去了,艰苦中长大的女儿今年高考,立志学医要救父亲。瘦到80斤的张新玲看着偏瘫的丈夫,看着懂事的女儿,犯了难。

  奇 迹 儿女的哭声唤醒植物人父亲

  张新玲的家在大兴西路一个普通居民楼上。

  “我们只剩下这套房了。他好着的时候我们攒钱买的,2003年才1000多元一平方米”。一张全家福放在醒目的地方。如今照片上那个幸福笑容的男子,已躺在阳台上的床上5年了。他穿戴整齐、干干净净。

  “他上肢下肢无意识,屎尿在床上。可怜女儿殷红,每天5点多起来要给父亲做饭,然后再骑车上学。”说起往事,张新玲泣不成声。那时她身体不好,靠丈夫开快捷货运抚养起一儿一女。突然丈夫在路上毫无征兆脑溢血,病情严重,住院3个多月后,被医生判了“死刑”。

  “他在重症监护室,医生说就是有一口气的植物人,劝我们放弃。”张新玲历历在目,“那些日子我在他耳边不停呼唤,他就是醒不来。”重症监护室每天花费几千元,短短时间十几万花出去了,张新玲背上了一身的债。

  做出艰难决定后,2008年11月25日,到了告别的日子。丈夫躺在租来的车上,准备拉回老家办后事。3个人抱头痛哭,12岁的女儿和16岁的儿子不停喊着:“爸爸!爸爸!……”带着最后的幻想,张新玲贴在丈夫耳边带着哭腔说:“儿女在喊你,你听见了吗?听见了就睁开眼吧。”

  奇迹发生了,丈夫的眼睛睁开了。张新玲继续说“你认得他们吗?认得就眨眨眼吧。”丈夫的眼睛眨了,张新玲疯了一样把丈夫背回病房,“医生,他醒了,他有救!”

  懂 事 照顾父亲 经常忍饥学习

  病情有好转的丈夫住院没多久,就因为再无钱治疗不得不出院。“我不能放弃他,没人帮我,我只能躲在被窝里哭。哭完后告诉自己不能倒下去,我还有一双儿女,一个病人。”

  当时的殷红才上初一,她看着母亲又要打零工又要照顾父亲,苦撑着这个家,瘦到80斤。哥哥上高中早出晚归,发奋读书。

  照顾父亲的事情也落到了她的身上。她找来针灸按摩的书,研究穴位。和母亲一起按摩父亲的胳膊和腿。

  殷红的高中生涯有三个关键词:照顾爸爸、忍受饥饿、克服头痛。

  “我觉得爸爸很可怜。”高中离家远了,母亲为了省公交车费,给殷红买了辆自行车。每天殷红凌晨5点半起来做早饭,母亲给父亲洗漱、穿衣、喂饭。吃过饭后6点半殷红出门,骑40分钟到土门的庆安中学。

  沿路交通复杂,殷红曾经被摩托车撞过,也曾在冬天迟到被老师罚在操场跑10圈。“委屈吗?”乖巧的殷红默默笑着:“老师要求得对,不能迟到”。

  晚上回到家,殷红给父亲按摩后,又要做作业到凌晨。只睡4个小时就起床做早饭。不久,她开始头痛,进医院一查是压力太大引发的血管痉挛。足足疼了两年。记忆力下降了,她就更努力地学习。

  最难的是午饭。每天5元的午饭钱让殷红吃不饱。母亲明知这钱“一碗面都不够”,却无能为力,只能让女儿忍着。“忍着,娃。你要是不上学去打工,家里就没这么难,但是妈不能毁你前程。”

  瘦小的殷红话不多,她总能想起父亲以前对她的疼爱。那时父亲开着快捷货运路过她学校门口,一见她就摆手:“来,小燕子到爸爸这来。”然后就塞钱给殷红,“说让我买冷饮。为这母亲没少说他。父亲后来就偷偷给我。”

  希 望 执着学医想帮父亲康复

  虽然充满苦难,但是这个家充满了爱。每个人都在为家人付出,为改变家人命运而努力。“我要学医,以后肯定能帮到父亲。日子会好的。”初中起殷红就有了这个念头,今年不到18岁的殷红高考,过了二本线,第一志愿是陕西医学院。

  “我不想让她学医,太累了,但是怎么劝都没有用。”张新玲眼中,自从丈夫病后,本就乖巧的女儿变得格外懂事。“她爸的屎尿娃都默默处理,一点怨言都没有。”儿子助学贷款上的大学,生活费都是靠自己打工挣。殷红也心疼哥哥“他每天打几份工,白天发传单,晚上当网管。”

  为了方便照顾丈夫,张新玲不能做全职工作。她找了个做纸盒子的工作,“一个就挣几分钱,做多少给多少钱。”家里买了缝纫机,干点裁裤边的活。“一个月也就挣1000多块钱。”

  “母亲太不容易了,照顾了爸爸,还供我和哥哥上学。”殷红早早就找了发传单的兼职,但是并不固定。“我就想暑假能打工,给自己挣学费,给妈妈分担一些。”

  “你怨过爸爸吗?”殷红摇摇头。同学拿给她的好吃的,她都舍不得吃拿回来给爸爸。“爸爸一见我就很高兴,现在能断断续续说话了,虽然模糊,但是我能听懂”,殷红说父亲常对她说:“辛苦了,好好休息。我对不起你。”

  温馨提示 寒门学子可通过四种方式申请

  如果你想申请资助,或者想帮助这些贫困大学生,有四种途径。

  可以拨打西安晚报“援计划·助梦”2013年度助学行动热线电话029-87618140(9时30分至12时,14时30分至17时),进行咨询并申请资助;

  关注西安晚报新浪官方微博,发私信申请资助;

  关注西安晚报官方微信,并回复“援计划”,即可查看相关信息,可通过微信留言申请资助;

  登录西部网首页(www.cnwest.com)或@西部网官方微博,即可查看活动详情。(记者 陈黎 李媛 侯智 实习生 张笑笑 杨晓荷)

  相关新闻

  88岁老人送来万元资助款

  “希望孩子们乐观起来,用功读书,学费的事我会尽自己最大能力。”昨日上午,一位自称“20后小吴”的88岁老人,怀揣着1万元钱来到本报,希望自己的积极乐观能感染这些寒门学子,因为“快乐也是战胜困难的力量。”

  昨日从报纸上看到本报发起“援计划”助学活动的消息后,老人坐不住了,一早便从银行取了1万元钱来到报社。

  “本想坐公交车,可身上带的钱多,不安全,就打车过来了。”说话间,老人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自制的信封。“这是1万块钱,告诉孩子们,贫困不可怕,乐观坚强起来,好好学习,学费的事我会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他们的……”

  记者看到信封正面写着“援助贫困大学生壹万元整。落款是:烟草人小吴。背面是老人对孩子们的叮嘱:学习要苦读、巧读、多思考。老人说自己退休后也没什么负担,捐1万元钱是他力所能及的。1万元钱不是笔小数目,当记者想向老人了解更多情况时,他却一直摆手,并起身要走。

  在记者的印象里,给灾区、孤寡老人、残障儿童、贫困大学生……这位八旬老人已经捐款多次,每次捐款都在五千元以上,据老人自己统计,3年来,已累计捐款达12万。老人善良而倔强,捐款后总是留下“烟草人小吴”便悄悄离去。而记者了解到这个“小吴”,已经88岁了,曾在烟草局工作,是一名离休干部。

  “现在都流行80后、90后,我是20后,还年轻。”老人说他希望自己的乐观能感染这些孩子们,贫穷不可怕,只要努力奋斗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记者张黎娜 实习生杨晓荷)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