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明年年底全线竣工通车

2013年07月24日 13:40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罗瑞华 记者 陈卓 摄

中铁大桥局的建设者们正在架设鹦鹉洲大桥的索股 通讯员 杨志强 摄

  昨从中铁大桥局获悉,英国知名杂志、国际道路联合会会刊《世界高速公路》刚出版的第6期封面选择了正在建设中的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画面壮美,并专门撰写了名为《跨越天堑》的文章。全文共计5个整版,配插图数十张。在其中的一幅图片上,文章用了“给人以艺术美感的鹦鹉洲大桥”作为说明。此刊认为,“这座桥对武汉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万里之遥的一座桥,何以引起英国这一著名刊物的关注?

  连日,本报记者三赴酷暑中热火朝天的施工工地,探访这座桥和它背后筑城者的故事。截至目前,大桥主缆索股架设完毕,优美的“弧线”已经形成。据悉,紧索工程完成后,9月份,大桥将由结构施工转入桥面施工阶段。明年年底全线竣工通车。

  作为中铁大桥局鹦鹉洲长江大桥项目指挥长,南京人罗瑞华说,鹦鹉洲长江大桥是世界级工程,要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

  工期提速两个月

  指挥长睡在工地上

  鹦鹉洲大桥由南、北两个锚碇拉住悬索,犹如两个大力士。2011年4月开工建设的北锚碇沉井总高43米,直径66米,相当于8个篮球场大,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圆形陆地沉井。

  罗瑞华表示,北锚碇沉井建设周边有大量未拆迁民房、54层的高档住宅楼和长江大堤。其中最近的民房与沉井仅相隔15米,如果施工不合规范,很容易造成周边建筑沉降、开裂。

  “因距离长江大堤仅百米,为确保安全,必须抢在长江汛期来临前,完成沉井的下沉工作,以免江水与沉井贯通,形成巨大管涌,威胁周边居民。2011年9月开工,次年5月底前必须封底,一般情况需要1年才能完工,当时我确实心里没底。”罗瑞华坦言,那段时间压力非常大。为实现工期由1年提速为8个月,一线工人24小时作业,他也睡在工地监督。

  家和妻儿都在南京,可是自打来到鹦鹉洲长江大桥工地后,他一年才回两三次家。项目部不少职工的家距离工地最近仅1公里,但为保证工期,有时一两个月才回去一次。

  为避免影响周边居民,施工方投入2000多万元在沉井边10米处打入地下连续墙,将沉井包在里面,并在周围装上隔音设施,减少对居民的干扰。经过持续观测,沉井周边地表做到“零沉降”,未接到一起有关建筑物开裂或施工噪音的居民投诉。

  多花100万元

  工地上没有渣土车

  在沉井下沉过程中,需取出井内17万方土。罗瑞华坦言,类似工地的一般做法简单粗暴,用吸泥机抽取,然后向周围喷出,泥浆四溅,有时甚至喷到工人身上。取出来的泥浆风干后还会产生大量灰尘,污染环境。

  “如果采用传统方法,17万方土堆起来,将形成占地30多亩的渣土山,需数十台渣土车来回运1个月。而渣土车在运输过程中,又会造成交通拥堵、二次污染。”为此,施工团队开始研究新的高效环保排渣方法。最终,在北锚碇沉井工地上铺设长距离管道,将沉井吸出的泥浆通过管道直接输送至江边的泥浆船上,再运送到航道部门指定地点。

  罗瑞华表示:“这一方案虽比传统方案多花100多万元,但却大大提高了社会效益,将污染降到最小。”这一方法还申请了国家专利。

  攀爬400米“猫道”

  74晚调好悬拉索股

  并排飞跨长江的两根长2285米的主缆,每根主缆之上又有114根直线下垂的索股,均匀拉起桥面。每根索股必须调整精确,垂度保持一致。

  白天的温差变化较大,夜晚温度相对恒定,为减少误差,调索任务定在夜间22点到次日凌晨4点进行。为此,专门成立了一支夜间调索小分队,人们进入梦乡时,他们才开始一天的工作。

  小分队成员潘祥介绍,索股调整的顺序是先主跨后边跨。队员先坐上施工电梯,到达120多米高的塔上,然后徒步攀爬沿主索而建的施工“猫道”400多米,来到1号塔至2号塔“猫道”的中段。“有恐高症的一定不能上去,脚下就是滔滔江水,如果起风,‘猫道’还摇晃得厉害,好似在百米高空走吊桥的感觉。”

  在早已准备好的搭架上,已调整好的索股整齐有序地排列在一起,绵延而去,看不到尽头。潘祥说,他将温度探头绑在被调的索股上,通过对讲机与各分段的操作人员交流。“我们每天调整两根索股,大概需四五个小时。晚上工作虽然累一点、冷一点,可是看着自己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跟着大桥成长,特别开心。”

  潘祥说,大桥的索股牵引调整就好比“绣花”,是一个精细活,先通过仪器测量,再人工调整,小分队成员连续奋战了74个夜晚才“绣”完。

  院士会诊大桥色彩

  “国际橘”脱颖而出

  中铁大桥院第一设计院副院长杨光武介绍,为了建好这座备受关注的大桥,除了大桥的整体设计方案外,他还与地质、水文、景观等部门一起研究方案细节。

  “建桥对于设计者的压力非常大,细到一根栏杆、桥的颜色,都需要多方论证。”

  据透露,仅大桥的颜色前前后后就提出了几十种方案,比如白色调、灰色调、蓝色、绿色、国际橘等。为此还专门请该院院士、设计大师等专家召开论证会,最终敲定为“国际橘”。这一颜色是受到美国金门大桥的启发,这种红色系将给人激情而充满活力之感,此外,在大雾多雨的天气,国际橘也能让开车的人对前路看得更清楚,首次在跨长江的大桥上选用。

  回应观景呼声

  增设观景人行通道

  设计中,为民生考虑的细节不少。何志明透露,鹦鹉洲大桥设计为快速路,城市快速路是不设置人行道的。可在大桥开始施工后,有市民写信,这么美的桥,强烈建议在桥上增设观景人行通道,满足市民近距离看桥观景的需求。

  为了实现市民观桥看江的愿望,大桥设置了两条观景人行通道,桥两侧还设置了上下电梯和梯道。另外,为让市民、游客站高观景,汉阳一侧的1号主塔顶上专门设置了观景平台,电梯直达而上,市民可俯瞰三镇美景。

  据悉,在桥塔塔顶设观景平台,是武汉的跨江大桥中首次使用。(记 者 韩 玮 实习生 陈 洁 周肖磊 张 羽 通讯员 钟峥嵘 赵志刚 刘家华 王 虎 洪 芬)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