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仍是唯一休假途径 放假挪假之争并非矫情
因为要调整出中秋、国庆两个假期,今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工作时间安排颇为凌乱,人们对于“挪假”的争议和批评之声也达到近年来的顶点,最新的流传甚广的批评意见是“打乱了人们工作5天、休息2天的生理节奏”。
各方“吐糟”汹涌而来,可能出乎决策部门的意料,也会让他们颇感委屈:花尽心思上调下借安排了两个假期,让大家有更充足的时间走亲访友、放松身心,怎么反而出力不讨好?客观来看,把分散的假期往一块挪一挪,让大家多一点集中休假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劳动者的休假权益。但是,对于今年大幅度“挪假”不绝于耳的批评声也不应视作“矫情”。
节假日的安排,是所有劳动者共同的利益关切所在,决策部门更应当耐心倾听民间呼声,敏锐把握对节假日安排的最新民意诉求。目前上调下借安排长假、小长假的公休假安排,延续的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黄金周模式。这一制度出台的初衷主要是通过假期消费来刺激内需,创造条件让大家花钱消费。但是,经过近15年的黄金周“洗礼”后,人们对于放假的诉求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今年的“挪假”安排受到如此广泛批评,更加明确地释放出这一信号。
黄金周存在着无法回避的两大突出弊端:首先就是休假质量无法保证,“高速车挨车,景区人挤人”,几亿人大挪移式的出行、出游方式开始令多数人厌倦。另外,黄金周固然让大家有了相对较长的时间来纵情“耍耍”,但整个生活节奏也被打乱,假日综合征越来越成为人们共同的困扰。正是基于此,人们也越来越有种返璞归真的诉求:按照节假日、双休日的日历次序安排休假,该1天就1天,该3天就3天,假期长就出门走走,假期短就“宅”在家中陪陪家人。
应当看到,虽然今年的“挪假”之举被批“打破了生理节奏”,但在更大的范围来看,15年来,黄金周本身也固化成为国人的一种生活节奏,前两年部分省份还曾要求恢复五一黄金周。对于很多带薪休假得不到保障的人来说,黄金周仍是唯一的休假途径。
在这种诉求分化的局面下,应当让节假日安排走出“关门决策,文件通知”的老套路,更加充分地履行决策民主化程序,可以考虑在全国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举行听证会,广泛征集民意,在形成民众诉求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完善休假安排,真正做到让大多数劳动者的身心得到真正放松,这也是国家实行法定节假日制度的根本目的所在。(胡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