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修缮民国时期藏宝楼 曾藏宝23万余件
宝蕴楼外观。京华时报记者王海欣摄
文保综合用房工程现场。京华时报记者王海欣摄
昨天,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工程启动及故宫宝蕴楼修缮保护工程开工仪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这意味着,故宫西河沿区域将从清末废弃的建筑遗址、垃圾坑变身文物保护基地,还将红墙以里的9处办公单位全部搬出。同时,尘封了一个世纪,保存了无数珍宝、秘笈的故宫老文物库房宝蕴楼也将光荣“下岗”,经过修复后,用于展览展示。
项目:文保综合用房
位置:故宫西河沿区域 用处:文物保护、办公
新建
清代垃圾坑上建平房9处办公点将迁至此
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工程位于故宫西河沿区域,该区域北邻城隍庙,南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西邻城墙,东邻寿康宫、寿安宫区域,地形狭长,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经考古发掘,发现西河沿遗址规模结构简单,总体规格较低,且遗址均遭受严重破坏,尤其建筑基址大体在清道光期间被毁坏并彻底废弃,代之以垃圾坑。该区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拆除后一直作为故宫博物院的料厂、木工厂和库房,场地堆放木料加工边角料,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据介绍,该工程项目依据历史资料、专家咨询意见和故宫现存神武门内东西两侧长连房进行建筑设计,无论在建筑外观、使用材料、建筑高度、檐口高度及建筑进深等与故宫现存神武门内东西两侧长连房基本一致,设计为一层建筑,总建筑面积13025平方米,预计2016年3月建成。
项目完成后,将为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科技保护工作提供更好的空间和条件、整合文物保护工作流程,推动各项文物保护、修复与学术研究工作进展,也可以让占据故宫博物院内以文保科技部为主的9处办公地点搬出红墙,从而更好地保护故宫古建筑群、消除安全隐患;也可以恢复西河沿地区历史文脉与建筑肌理,保持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项目:故宫宝蕴楼
位置:西华门内、武英殿西用处:陈列展览故宫院史
修缮
重头存货已划入他馆百年库房将对外开放
昨天,故宫宝蕴楼修缮保护工程正式开工。这处百年文物老库房首次示人,多位故宫工作人员包括领导都表示从未进入过这处曾经的“库房重地”。
单霁翔介绍,宝蕴楼位于故宫西华门内、武英殿西,是民国时期在原清朝咸安宫旧址之上建造,现存三座西洋式二层楼阁及一座咸安宫遗留的大门(即咸安门)。它建成于1915年,总建筑面积约1650平方米,长期作为文物库房使用。现在建筑的屋顶瓦面、大木结构、内外装修装饰、油饰彩画及院落地面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亟待进行科学而谨慎的保护修缮。
据了解,一直到去年,宝蕴楼还作为文保库房使用,但当年沈阳故宫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所藏文物经过划拨已经在多年间陆续入藏全国各家博物馆。后来存放的是文物系统其他文物。
单霁翔说,宝蕴楼的建造历史及建筑风格在整个故宫古建筑群中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特征。因此,故宫博物院在坚持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和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保护修缮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用原做法原工艺,尽可能保留原有构件,以确保各单体建筑及文物遗存在修缮前、后保持风格的一致性。
他说,工程同时以文物建筑现状修整为主,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排除宝蕴楼现存文物建筑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文物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整个工程预计于2015年5月底竣工,修缮完成后的宝蕴楼将保持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历史风貌。宝蕴楼修缮完成后,将在此举办“故宫博物院院史陈列”展览,一部分区域将作为文化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使用。
■链接·宝蕴楼历史
用庚子赔款建藏宝楼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退位的宣统皇帝溥仪暂居紫禁城的后宫区,前朝的所有宫殿全部由北洋政府接管。1913年初,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呈报总统袁世凯,决定将沈阳故宫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所藏文物运到北京。而北京当时缺少妥善保管的地方,就临时决定在紫禁城原来的咸安宫旧址上建造一处库房,用以存放多达3150箱的23万多件文物珍宝。内务部与外交部协商决定,从庚子赔款中,拨出20万元在咸安宫旧址上建楼来存放文物。此工程于1914年6月2日正式动工,一年后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因为要存放的这批文物多是金石玉宝和珍贵的秘笈,其价值不可估量,所以就把库房命名为“宝蕴楼”,并制石质匾额安于北楼正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