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政协委员:文化产业发展开发保护并举
丝绸之路是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在这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上,五彩丝绸、中国瓷器和香料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早期版本,这条贸易通道被誉为全球最重要的商贸大动脉。
经过岁月变迁,21世纪初,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中亚各国希望与中国扩展合作领域,在交通、邮电、纺织、食品、制药、化工、农产品加工、消费品生产、机械制造等行业对其进行投资,并在农业、沙漠治理、太阳能、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合作,为这块沃土注入“肥料”和“生机”。在现代交通、资讯飞速发展和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贸各领域的发展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的开发。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2013年年初,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国务院批准,兰州市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与此同时,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仍面临着居民收入偏低、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投入不足、现有文化产业资源整体呈现出品牌小,产业链短,缺乏特色,带动性差等制约因素。针对此,市民盟在《关于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提案》中就促进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兰州市文物古迹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众多,别具特色的民族多元文化为兰州市打造文化产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面对单项文化资源规模和影响力小,市、县(区)财政投入力度有限等现实问题,如何将各种不同类型资源有机整合,大手笔打造具有综合性、有影响的特色文化品牌,走出一条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已成为未来我市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选择。
着力瞄准前瞻性文化产业
提案中用桂林漓江山水与刘三姐故事的完美结合而产生的《印象·刘三姐》、山西平遥古城与摄影节有机结合而产生的“平遥国际摄影节”以及集文化演艺、儿童游乐、高科技体验等为一体的杭州宋城主题公园等成功实施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了举例说明。并由此提出,针对我市青城古镇、河口古镇已经开始的前期修复工作,建议相关部门积极借鉴其它省、市古民居与电影、电视产业相结合的典型案例,创新宣传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向世人展示青城古镇、河口古镇的迷人魅力。
提案中还建议,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整合财政资金及相关专项经费等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缓解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困境。同时,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综合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手段。尤其在事关未来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产业支撑点,出台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要着力瞄准软件开发、动漫产业、3D技术等一大批前瞻性文化产业,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招商引资等相关工作,为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抢占未来经济、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做好准备。
用好新区、传承区两块金字招牌
目前,西北各省会城市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纷纷举办银川国际黄河文化节、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等各类文化节会活动。为此,提案中建议我市相关部门要围绕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要素,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庆会展,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有影响的文化旅游品牌。筹备组织期间一定要借鉴兄弟省份的好经验,有效整合兰州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两块金字招牌,依托兰州市深厚的伊斯兰文化底蕴,借助银川市举办的“中阿经贸论坛”这一国家级展会,充分发掘与中亚、北非等伊斯兰国家“脉相通,人相亲”的优势,开启兰州市大开发、大开放的崭新格局,力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赋予兰州“丝路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专题:聚焦2014年地方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