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初婚平均年龄逼近31岁 压力大系晚婚主因
数据显示
晚婚越来越明显
在南京市民政局,记者了解到,继2012年突破30岁大关后,去年,南京人平均初婚年龄依然在30岁往上走,南京男性平均结婚年龄是30.7岁,女性的结婚年龄更晚,是30.8岁。而且在2013年前四个月,结婚的总平均年龄一度突破了31岁。
“晚婚越来越明显。”记者从玄武区婚姻登记处了解到,几年前女的一般在二十三四岁左右,现在二十七八、二十八九岁的都很多,30多岁的都很正常;男的以前二十五六岁,现在则推迟到了27岁至30岁。
近些年,南京人结婚的年纪年年推后,晚婚现象明显。2011年,南京人的总平均结婚年龄是29.8岁(其中男性30.9岁,女性则达到28.7岁)。2012年,“晚婚”更明显,总平均结婚年龄突破了30岁大关,达到30.4岁,其中男性31.4岁,女性29.4岁。2013年男性平均结婚年龄是30.7岁,女性是30.8岁。
南京主城的几个区里,又以鼓楼区的初婚最晚,平均初婚年龄为31.3岁,男性为31.3岁,女性为31.4岁。
而在五六年前,结婚人群还主要集中在20岁-24岁之间,年龄推迟趋势非常明显。记者从南京市民政局获得一组婚姻数据:2007年以前,南京的适婚青年多选择在20-24岁之间跨入婚姻殿堂;2007年至今,南京人的平均结婚年龄已推迟到25岁之后。另外,南京统计部门曾做过调研,2005年南京男性人口平均初婚年龄为27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4岁。
几十年前
南京人为“早婚”犯愁
现在人是为晚婚发愁,过去人是为“早婚”发愁。
在南京市档案馆,记者找到了一份《南京市民政局1965年婚姻登记工作检查报告》,报告中说,当时政策一直在宣传晚婚晚育,但不够婚龄就来结婚的早婚情况还是有很多,南京1965年共办理结婚登记7241对,因不足法定婚龄未准结婚登记的就有60对,一般是农村的;而如果按照当时江苏省里提倡的“男28岁,女24岁”的晚婚年龄来要求,超过一半都不符合晚婚标准:1965年准予结婚登记的初婚男女中,男方在28岁以下的占58%,女方在24岁以下的占53%,“他们大都是在单位或婚姻登记机关再三动员晚婚无效后,才给予办理结婚登记的。”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明显比起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结婚年龄要“晚”。据玄武区兰园办事处统计,1981年结婚登记的566对男女中,男的不满25周岁,女的不满23周岁的分别只有4人和34人。鼓楼区1982年的晚婚率已经达到90%以上。
不过,报告档案中也说了实话,当年这个晚婚率很大程度上是“卡”上来的,有的地方不到晚婚年龄就不予办理结婚登记,还提到一个例子:1983年,中央路街道有个青年要出国留学,想先结婚后出国,但由于女方未达晚婚年龄,街道不同意登记,后来还是通过了多方协调总算把这个婚结了。
为什么晚?
南京结婚成本102万
为什么现在人结婚越来越晚?
“现在的结婚成本和几十年前能比吗?”去年刚结婚的小马向记者抱怨,他的父母当年几床婚被几个暖水瓶就结婚了,他结个婚,算上房子、装修和其他杂七杂八的婚礼支出,花了将近两百万,几乎耗尽了父母一辈子的积蓄。继《喝馄饨》、《挤公交》等之后,南京本土音乐人韦伟的又一首新歌《老子不想结婚》在网上火了,唱出了晚婚族的无奈:“拜金女看不上现实男”“要买车子、要养房子,还要准备几克拉的钻石戒指”……众多无房无车无老婆的三无男人称这歌唱出了心声。
不久前网上有一个各大城市的结婚成本排行,深圳以208万位居榜首,北京上海紧随其后。南京排第六位,为102.8万。这个排行榜的各项费用中,婚房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重,买不起婚房成了不少年轻人心中的痛。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80后结婚成本比起60后、70后翻了数十倍都不止,昂贵的婚姻成本让很多“底层”年轻人不得不苦苦挣扎赚老婆本。
南京市民政局福利事务处分管婚姻登记的负责人马红认为,结婚压力大是造成年轻人结婚年龄推迟的主要原因。另外,工作太忙,人际交往有限,也是造成年轻人“晚婚”的原因。而且现在年轻人上大学比较容易,毕业后年龄就到了23周岁,工作四五年就到了27岁、28岁了。要是读个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的话,等毕业出来上几年班,结婚时就达到30岁了。学历高的人经常想先立业再成家,观念改变后,晚婚也成了正常现象。
什么样的人容易晚婚?马红分析,一是高学历者,二是条件优秀比起物质更重感觉的单身女性,三是受到房子等经济条件约束的“被晚婚”者。
单独二胎
让“晚婚族”着急
不过单独二胎的政策即将放开,让晚婚的人群也不由着急起来。
“如果想要两个孩子,算了一下,还是得早点结婚。”29岁的陈芳是独生子女,小时候她就羡慕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她的经济条件不错,因此想生两个孩子,“可以一起带,一起养大,也不用像押宝一样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但是这么一来,怀两个孩子再生下来,这至少要花几年,而到时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对自己对孩子都不好,这让陈芳很着急:“还没有男朋友,前两年还想再挑挑,现在觉得为了将来生二胎考虑,赶紧找个踏实的人就嫁了吧,拖久了就不一定能生第二个孩子了。”
剩女比剩男
更有幸福感?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剩女比剩男更幸福。在26—35岁未婚无恋人的人群中,选择感觉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女性受访者占比57.73%,远高于男性受访者37.57%的占比。结合南京的数据,南京剩女比剩男结婚也更晚。为什么剩女更有幸福感?南京高级婚姻分析师刘萍认为,这是因为“A女”理论,条件A等的A男一般选择B女,B男选择C女,C男选择D女,而最后被剩下的往往是A女和D男,所以剩女往往非常优秀,而剩男往往经济、个人情况都不理想。这些优秀的剩女通常经济情况良好,甚至有房有车,性格独立,爱好丰富,有学识有品位,更容易享受独身的生活,并且不依赖男性。
专家观点
结婚不能“标准化”
对于晚婚现象,南京高级婚姻分析师刘萍表示理解,她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压力比上一辈要大很多,导致结婚迟。也由于这些压力,使得现在结婚被“量化”、“标准化”:“房子要多大,彩礼要多少,车子要什么价位,婚礼要什么档次……”她认为,现在人结婚被标准化了,太注重条件和物质,渗透进婚姻的物质因素比重过大,增加了男女之间的不安全感,工作、住房、条件,年轻人越来越多地计算婚姻的成本,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对象越来越难找,导致结婚越来越晚。网上甚至有“丈母娘推高房价”的调侃,刘萍说这种调侃就是现代人结婚难的写照。“结婚毕竟不是一种投资,要计较成本和回报,没有情感的基础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婚姻,即使有充分的物质保障,也不会有真正幸福的感觉。”刘萍认为,单独二胎的政策虽然能够对晚婚族形成一定的刺激,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现代人晚婚的趋势。“因为晚婚不仅仅是个人选择问题,更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比如生育、房价成本,大学教育的普及和婚育观念的改变。(金陵晚报记者姚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