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长:院士严重违规应开除
近年来,围绕着院士的学术造假、公关运作、甚至贿选消息,以及院士待遇和这背后权力与利益的盘根错节,让这个学术界的“皇冠”成色似乎不那么足,普通人对院士的崇敬也渐渐掺入了一些质疑。
10日,来自中国科学技术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接受了羊城晚报及央广中国之声专访,谈到院士制度改革时表示,希望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对院士退休制定严格统一的规定:“对违反科学道德,违反国家相关的法规等方面的院士,应该劝退、开除、警告,或者是撤销。”
院士称号:
不应变成利益交换手段
这两年,网友对院士评选和院士增选话题的关注度不低,对于院士的遴选,出现了一些争议的声音。对于这些质疑,白春礼表示:“首先,我想说院士本身是一个荣誉称号,并不是一个职务,也不是行政级别,选举上院士是对他过去科技贡献的一种肯定。”应该说绝大多数院士都是无私奉献的,但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遴选方面、院士待遇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目前正在进行院士制度改革。
白春礼认为,改革要分成几个部分,一个是院士遴选如何更加公平和公正,希望将来选举上能够更年轻化,更多关注前沿交叉学科,原来有规定说希望新当选院士的年龄,60岁以下的不少于1/3;另一个是院士待遇方面:“我们一直强调不应该有过高的待遇,兼职要适度,我们都有文件规定。”
此外,还要对院士的退休、退出制度改革,要能进能出。“关于退休这件事情,实际上目前院士制度改革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来牵头对退休有一个严格的规定,有统一的规定。对违反科学道德,违反国家相关的法规等方面的院士,应该劝退、开除、警告,或者是撤销。”
白春礼,对于怎么使用院士称号,希望相关部委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不能够把院士称号拿去炒作,变成一个利益交换的手段和噱头。“其实我们从2011年开始,要求每一个新推选的院士要签一个承诺书,要求每个院士遵守国家有关高级专家退休的规定,遵守用人单位相关的人事制度,坚决反对兼职过多、徒挂虚名和领取不当报酬等行为。”他还呼吁社会理性对待院士称号,共同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学术环境,共同维护院士称号的荣誉性,反对滥用和庸俗化院士称号。
PM2.5:
二次形成造成大气灰霾
网上最近有传闻说中科院拟建全球最大雾霾实验室,接着中科院否认。中科院对于灰霾天气的发生有没有针对性的研究?一会儿说汽车尾气是元凶,一会儿又说焚烧秸秆是罪魁,公众很期待一个权威的说法。
白春礼表示,两年前,科学院专门设立的一个战略先导专项“大气灰霾追因”,组织了大概400多位科学家,不光是科学院系统的,还有高校的,还有环保部下面的很多研究单位,一起对大气灰霾进行源解析,目前已经得到一些比较好的结果。“灰霾在不同时段,不同区域,来源组成应该是不太一样的,而且我们发现,PM2.5的二次形成是造成大气灰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次形成就是说它不是一次排放。”白春礼指出,中科院研究发现,燃煤和大气中的尾气排放占灰霾产生大概70%左右,氮化物、硫化物在空中当中会形成PM2.5二次产生、二次爆发。“比如我们今天看天气还很晴,天气质量不错,到了明天忽然一下就很严重了,它不可能是一次排放一下子变成这么严重,它是二次排放,所以找出排放的原因,包括一些化学反应,对于我们对症施策是很重要的。”
科研经费:
严格监管防止突击花钱
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到5100万人。科研经费这块,网友“笑看北极星”说他看到新闻说有一所大学买了6000万元的设备,放了五年都没有动过。科研经费的使用应该被严格监管,防止突击花钱,科研经费需要用在刀刃上。
对此,白春礼表示,国务院可能下一步要更加细化科研经费管理。一方面要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另一方面要考虑绩效,就是投入的产出比。“比如说经费花了,虽然没有贪污,没有出现其他问题,但是买了设备以后没有更好的使用,没有发挥出它的效益来,这也是需要监管的。”
此外,科研经费申请很困难,调查显示,大部分科研人员只能保证30%以上的工作时间用于从事科研工作,其他时间则忙于申请经费、评审考核申报评奖。对此,白春礼回应表示,科研人员本身有些收入和他申请的经费挂钩,也使得他不是为了科研工作需要去申请经费,而是为了养活人去申请经费。
白春礼透露,两会代表也对此提出很多建议。国家目前已经出台的政策是提高间接经费的比例,减少科研经费碎片化,使科研人员能有更多时间用于真正的科学研究。“对于科研项目的评估检查怎么减少频次,使科研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这也是需要考虑的。”(特派北京记者 张林 陆志霖 薛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