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抗战老兵流浪多年后圆梦 回乡祭拜亲人
老人带着他的全部家当等着回乡。
老人在北蜂窝路100号院的棚子。
昨天下午3点半,开往河南漯河的G521高铁缓缓驶出站台,92岁的抗战老兵雷国典终于踏上了回乡路。他年少父母双亡,参军加入了南阳独立团,1954年在洛阳转业成家,但妻子不幸难产去世,雷国典只能把新出生的儿子送给大哥抚养,自己出外打工。流浪多年后,在志愿者和好心人的帮助下他终于圆梦——清明回乡给结发妻子和父母扫墓。
妻子难产去世
被迫送子离乡
雷国典是河南漯河市临颍县雷庄村人,1921年出生,不到20岁父母双亡了。他1944年参军,在南阳独立团当警卫员,几年后请了12天的婚假回乡相亲。“当时她高中还没毕业,我俩匆匆结了婚,我继续回部队当兵,她回去上学”。之后雷国典随四野去了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岛等地。1954年转业,在洛阳拖拉机厂上班。没多久妻子怀孕了,但是遭遇难产,“她因为难产走了,留下我和刚出生的儿子。但我还得上班,孩子又那么小,怎么带他?”无奈之下,雷国典的大哥收养了儿子。
“好好一个家突然就没了,可能是我没这个命吧,享不了那个福。我还记得她能打一手好算盘,两只手能同时开工。”回忆结发妻子时,雷国典老人唏嘘不已,家庭突遭变故后,他离开了老家,调动工作到了西安,在西安建筑公司当瓦工。“后来我去了兰州,转了一圈又回到西安,可是没弄户口档案。我想反正自己不偷不抢,就这么过吧”。
丧失劳动能力
流浪北京街头
雷国典在西安建筑工地打零工时,认识了同是临时工的第二任妻子,并一起去了她的老家东北,两人都没有子女。在吉林做工时,雷国典因工伤右腿骨折,丧失劳动能力,但老板只给了400元,那时续弦的老伴也去世了。2009年左右他自己流浪到了北京,住在北京西站附近的地下通道。
“我的铺盖就一床别人送的被子,就这样还有人偷。我没辙了,在北蜂窝路100号院租了个小棚子,一个月400元,不漏雨能睡觉就行”。昨天北京晨报记者来到了这处小棚子,仅1平方米左右,只有一张床板,上面放了些破旧的棉被,不仅没窗没电,而且站直了会磕脑袋。老人晚上回棚子睡觉,白天坐在路边晒太阳,“我爱看报纸,宁可自己少吃一口也得买报纸,有好心人看我这个老头坐那儿也不言语,可怜我,给我送点吃的喝的,就这么着对付了几年”。
志愿者助其回乡
民警帮找亲人
直到有一天,有位记者注意到老人面前“90岁流浪抗战老兵”的牌子。之后,一篇名为《北京西站,那些回不去家的人》的报道让“老兵”雷国典引起了志愿者组织的关注。在得知老人的心愿是清明节回乡扫墓后,志愿者们帮助雷国典联系了老家的民警,寻找家乡的亲人。当地的贾警官还放弃了清明休假的时间,准备了在老人到达临颍后马上为其办理身份证明材料,以便老人能顺利入住养老院安享晚年。在媒体和慈善组织的爱心接力下,他终于踏上了回乡的旅程。
对于多年未归的家乡,雷国典已找不到熟悉的感觉。“我是家里的老幺,一个大哥两个姐姐早就去世了,我离家时他们的孩子要么刚出生要么还没生,现在都是60多岁的爷爷奶奶了,我一个都不认识”。唯一让他惦记的,就是逝去的亲人们,“我离家这么多年,也没人去照料妻子的墓地,不知还能不能找到……还有我的父母,多少年没去看他们了,这次回去想去尽尽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