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养殖户受猪肉价格冲击 留下30头猪还房租后跑路

2014年04月09日 11:09 来源:厦门日报 参与互动(0)

猪肉价格短期内不会大涨。(本报记者 陈立新 摄)

  昨天,同安西柯附近的村民王先生发现,租赁他家养殖场的山西养殖户一家已经不见人影,留下的,除了半年未付的租金36000多元欠款外,还有栏里30头未卖掉的猪。

  王先生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近来,附近的村民不断传出承包养殖者“欠款”、“跑路”、“活不下去”等传言,原因,就是因为猪价前所未有的低迷——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生猪价格每斤仅为5块多,他算了一下,承包者留下的猪大概能卖30000元左右。

  “也没办法了,他们也确实快没活路了。”王先生说,余下的6000多元欠款他也不打算再追究了,而这一切的源头,正是今年这场异乎寻常的猪肉反常低价风波。

  现象

  每斤亏2块多

  每只亏400元

  事实上,从半年前开始,村里就有不少养殖户不堪重负,放弃了这个多年来赖以养家糊口的职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养殖户如此不堪重负?

  “如果按照购买力来看,这次猪肉价格低迷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异乎寻常的一次。虽然说2002-2003年以前,生猪也曾经出现过3元左右的收购低价,但那时候的人民币购买力与现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吴俊昕是我市畜牧协会的会长,他的饲养场里有数万头猪,他告诉记者,单从生猪价格来看,目前已经跌到2008年来最低水平。

  王先生所说的情况,记者也从我市畜牧协会创会会长李明星那里得到了证实。李明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养猪成本继续攀升,每斤猪肉的成本价要达到7.5元以上,而如今,生猪收购价还不到5.5元,这意味着养殖户每养一头猪就要亏本400元,每斤猪肉要亏2块多。虽然中央出手收储冻肉,但后市仍然不乐观,许多养殖户都丧失了信心。

  原因

  猪多了吃肉的少了

  市场出现萎缩

  生猪的价格为什么会一降再降?记者了解到,其首要原因是当前生猪市场产能过大,消费需求动力不足。

  “前些年猪价高涨,不少资本流入生猪产业。”我市商务局的相关负责人分析说,此前养殖户对于行业前景看好,积极推进能繁母猪的补栏,导致去年和今年的产能大幅度拉高。同期,猪肉消费却有所下降,节俭风盛行,导致供求关系出现变化。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中国有5000多万头能繁母猪,全国一年可出栏6亿多头生猪,生猪市场产能加大,但消费市场不仅没有扩大,反而有所萎缩。

  另一方面,进口猪肉的冲击也比较大,这也被一些人认为是压垮养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国外,许多猪内脏、猪脚、冻肉并不受市场欢迎,比如美国人基本不吃猪内脏,这些国外卖不动的内脏等,很低的价格就能买到。”

  李明星也告诉记者,虽然进口猪肉在市场上所占的分量微乎其微,但放开猪肉进口对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积极性方面。

  分析

  大小企业都缺钱

  行业或将洗牌

  李明星说,虽然目前,价格矛盾集中体现在养殖环节,但整个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也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部分中小型猪场资金链断裂,许多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现在市场比较普遍的情况就只能是硬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生产能力,紧缩成本等方式来渡过这一难关。”李明星说,中国的猪肉行业一直都面临着小生产、大市场、产业化不足等发展瓶颈。对于这次的猪肉低价,也将是行业洗牌的一次契机,市场将实现优化配置。

  预计

  猪肉价格

  不会大幅上涨

  猪肉的价格还会不会长期处于低位运行?我市畜牧协会会长吴俊昕说,如果目前猪肉价格马上反弹,今年生猪收购价格顶多上涨到6-7元左右。

  目前,从供应面看,生猪存有量较为充足,猪价难以上涨。从需求面看,消费市场需求量不大,猪价难以上扬。

  “供求关系未能扭转,国家冻肉收储效果也不明显,不排除近期启动第二批冻肉收储的可能。”吴俊昕说, 按照往年惯例,进入4月迎来猪肉、牛肉消费淡季,猪肉价格低迷情况将一直持续到中秋节。

  而目前这样的情况会不会影响到我市后市猪肉的供应?我市畜牧协会创会会长李明星告诉记者,厦门是全国物流的枢纽,物流运输发达,厦门市场的猪肉供应不成问题。

  据他预计,生猪价格最快也要到农历七八月份才逐步上涨,不过,由于供应充足,猪肉价格不会大幅度上涨。生猪收购价每斤将在6-7元间徘徊。(记者 陈立新)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