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机器人计划:仅盯住机器人应用是远远不够的

2014年07月07日 10:26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上周,顺德发布《关于推进“机器代人”计划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实施办法》,正式启动“机器代人”计划,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在家电、机械、家具等行业推广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应用,领衔打造珠三角西岸机械装备业产业带核心区。

  伴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用“机器红利”取代“人口红利”正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转型升级的一个新方向。今年年初,广州“老大哥”就出台了推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拟打造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成为继青岛、重庆和南京等地之后又一个宣布进入机器人领域的城市。

  放眼全球,发展机器人产业也正是当下世界经济的一个新趋势。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欧洲提出“新工业革命”,其核心都是“机器人+智能设备+信息化”,形成一种新的智能制造或者高端制造,其中机器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不久前,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2014年自动化与机电一体化国际贸易博览会,欧盟委员会副主席、数字和电信政策专员内莉·克勒斯开幕式上宣布,将启动“火花”计划,到2020年,欧盟委员会与欧洲机器人协会将投入28亿欧元用于研发民用机器人。计划之所以取名“火花”,是希望该机器人像火花一样点燃欧洲经济,使欧洲经济充满活力、持续发展。

  比尔·盖茨甚至曾预言,机器人将重复个人电脑崛起的道路,成为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更因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被广泛看好。按照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分析数据,201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约在16.8万台,同比增长了5%,中国机器人行业一直保持15%左右的销售台量增幅。该机构预测,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有望在2014年爆发,大规模实现机器替代人工,并且到2016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此次顺德政府实施“机器代人”计划,从企业应用入手来培育机器人产业的新市场,恰是顺德产业参与全球分工、与国际同步发展的一个体现。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机器代人”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其实施的进程也不一定能够一帆风顺。这一点从富士康的案例中就可窥知一二。

  作为中国制造的典型代表,富士康早在三年前就提出要实施百万机器人计划,以应对日益突出的劳动力问题。当时,富士康掌门人郭台铭就说,富士康将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用于单调、危险性强的工作,提高公司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在设立基地进行研发和生产机器人的同时,希望到2014年装配100万台机械臂,在5到10年内看到首批完全自动化的工厂。

  但就在近期,媒体报道“代工之王”富士康再一次将在内地大举招工,为即将上市的iPhone6赶工。而在过去几年中,有关富士康机器人“难产”、“沉默”等消息也不时见诸报端。大量扩招普通生产工人,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富士康三年前启动的机器人计划的推进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

  实际上,对顺德大多数制造企业来说,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是挑战和机遇并存。首先,机器人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项目,对企业而言,需要一次性投入巨额资金。尽管媒体报道,当下机器人的红利已经非常明显,甚至在一两年内就可以回收相关投资,但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动辄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的资金投入,依然会给企业经营造成巨大压力。

  其次,当下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结合信息技术而崛起的机器人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进入和电子产业一样快速更新的产业周期。随着谷歌等科技巨头的大力投入,机器人技术完全可能遵循“摩尔定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突破。这种技术更新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选择困难,可能生产线还没完全建成投产,其技术就已经“过期”。

  第三,跟机器人产业技术相关的另一面是产品更新换代加速。工业化大生产的特点是规模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正进入一个“小时代”,市场更热衷于个性化、小批量的生产模式。根据报道,在富士康主营的手机代工业务,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还是在前端的高精度贴片和后端的装配、搬运环节,在绝大部分中间制造环节,还是必须用人工,因为型号、功能、复杂程度各有不同。如何适应这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可能是机器人产业普及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然,也有人担忧,机器人替代劳动力之后,会引发一系列就业问题。欧盟委员会2012年的一项调查发现,70%的受访者担心机器人会把自己的饭碗抢走。短期内,一些人的工作机会可能会被机器人抢走,有些部门可能会因此裁减人员。但从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其实大可不必担忧。因为行业的变化将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100年前社会所提供的岗位类别和100年后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已经大为不同。欧洲的一些研究表明,一个工业机器人可以创造3.6个工作岗位。

  笔者担忧的是,当下政企两界均将焦点聚焦于机器人替代人工上。在某种意义上,机器代人的普及将可能改写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但机器人远非代替人力这么简单。对顺德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借助机器人完成产业高端化进程。仅仅盯住减少对人力依赖的机器人应用只能为顺德一些低端制造创造一些“残喘”的机会,无法帮助顺德完成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历史使命。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机器代人”更是一把“双刃剑”,也是顺德产业发展中要警惕的。(张和鸿)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