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云南晒钱村民曾外出乞讨 孩子过节才有衣服穿

2014年10月31日 16:09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村里到处都是正在兴建的房子,小图为“晒钱”照片上,头裹围巾的老人将手中百元钞票逐张晾晒(网络图片)

  一张晒钱的照片,让隐在深山的民族和村庄为外界所知晓。

  图片上,一位裹着民族风情头巾的老人,把一张张百元大钞摆在家门口晾晒。

  这张图片近日在网络上疯传,引起网友热议。在有着千年古茶树的村寨,正位于普洱茶的原产地——云南省勐海县。

  在普洱茶带给村民源源不断的财富同时,沉迷酒精、吸毒等现象也出现在村民的生活里。

  勐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海全表示,近年县政府对村民加大教育力量,每个寨子都有自己的联防队,与公安紧密配合加强禁毒工作力度。

  “晒钱”村村民 身上每个口袋都放一沓钱

  晒钱照片最初是由勐海县中学的一名老师徐勇发在朋友圈的,只是,时隔半年,徐勇已经忘却了这张图片的出处,他只记得,发布的时间是今年3月份。同时,另一张图片也在流传:一位老太太,穿着民族服饰,裹着头巾、赤脚席地而坐,看着怀里的一扎扎的百元大钞,笑着。记者辗转找到了这位老太太,她是来自勐海县勐混镇班盆村的老人娜妹。

  “比我们有钱的人多着呢,只是老太太存钱观念的问题。”提到这张照片,娜妹的女婿并不愿意多谈。

  班盆村的村长扎哈告诉记者,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也是今年3月。每年3月,正是春茶收获的季节。

  “茶叶刚开始涨价的时候,他们将卖茶叶的钱都放在身上的口袋里,每个口袋都放一沓,去哪里都带着。”一位茶商回忆道。

  有钱之后,村民们买来保险柜,将钱都存放在家里的保险柜里。村里的一些老人觉得存银行“不安全”,更喜欢把钱藏在家里。由于气候潮湿,钱放久之后会发霉,他们经常会拿出来晒晒。

  班盆村位于西双版纳西南部,住在这里的是“拉祜族”的村民。与他们毗邻的村庄是老班章村——被称为版纳第一村的普洱茶圣地。两个村庄仅一山之隔,他们的命运,也因茶叶而改变。

  老班章村茶叶的收购价格是班盆村的十倍。去年,农村信用社进驻了该村,并且村口还有自动取款机。而班盆村,和其他所有村落一样,存钱得去四五十公里外的县城,他们更喜欢把钱放在家里,慢慢花。

  盖房买车 经常光顾酒店和KTV

  班盆村一栋新盖的楼房里,34岁的扎草坐在饭桌前,直挺着腰板,虽然喝了三个小时的酒,黝黑的面庞没有丝毫的变色。竹制的餐桌旁,坐着他的亲戚朋友,大家斟上一杯又一杯深绿的酒,那是他们家自酿的。

  “我们干吧……”,扎草说完,众人一饮而尽,扎草仰起脖子,也将碗中酒送进喉咙,腼腆的他眼光明亮,不时大笑,嗓门也渐渐大了起来。他家里一百多亩的茶叶树,每年带来七八十万元的收入。前年,他们家盖了栋新房子,花了一百多万元。

  退回到七八年前,这样的生活对他来说,是一种奢侈。

  如今,和扎草家一样,班盆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子。行走在乡间小路上,随处可见正在施工的楼房,而这些楼房,几乎每家都会花上百万元。对村民们而言,房子就是面子。

  除了盖房、买车,村民们把更多的钱花在了吃喝玩乐上。多位村民告诉记者,以前一年去不了两次县城,现在几乎两天去一次。

  去县城消费几乎是住在大山里的人们唯一的娱乐方式,K歌、吃饭、喝酒,还有他们不愿启齿的色情服务。一位出租摩托车的司机透露,他经常上山拉着男人们去镇上的“红灯区”,其中不乏六七十岁的老人。

  他们所说的县城就是勐海县,这个有四五万常住人口的滇南县城,拥有着鳞次栉比的酒店和随处可见的KTV。

  七八年前 孩子们过节才有衣服穿

  班盆村的村长扎哈还记得,七八年前,村民们还食不果腹。在这1700多米海拔的高山上,玉米、粮食都歉收,而漫山遍野的茶叶价格低得没人愿意摘。扎哈还记得曾经村里的老小捧着饭碗去外面讨饭的情景,这样的年月,随着普洱茶价格的崛起而一去不复返了。

  “那时穷,衣服少,孩子们都是光着身子满山跑,衣服只能留着过节的时候穿。”一位村民说,以前村里一直点煤油灯,谁家里也没有电器。如今,村里的新房里都安了热水器。

  在一栋栋的新楼房拔地而起的时候,村里曾经的木板房都已经消失了。十几年前,班盆村和老班章村的村民们还住着茅屋,十几口人挤在三四十平米的房屋内,种玉米、水稻是唯一的生计。由于地域偏僻,他们一年到头难得吃上肉和青菜,很多时候,他们是靠盐巴、辣椒下饭。

  除了吃饭,当年村里的最高学历是小学毕业,而更多的孩子是从不进校门。

  七八年前,当普洱茶价格开始疯狂上涨时,越来越多的商人往村里涌,村里的生活开始剧变。

  一公斤鲜茶的价格,从最初的两毛钱,一路上涨到现在的一百多元钱。而老班章村的茶叶,则卖到了一公斤六七千元。

  扎哈告诉记者,2013年,班盆村按人头将茶山承包到了每户村民。目前,全村有茶树三千余亩,年产茶叶50吨左右,按每公斤1500元计算,全村茶叶收入近亿元。该村有村民138户,村民每年卖茶叶少的有三四十万元,多的上百万元;老班章村有162户人家,五百多人,全村茶叶年产量60吨左右,产值近两亿元。

  废弃的小学 沦为年轻人吸毒场所

  这座因茶叶富裕起来的村庄开始接触外界的事物和人。如今,村里的女孩子嫁到外地之后,又悄悄地跑回来了,也有些小伙子上山来入赘。村民们开始慢慢接受这种曾经的“不可能”。

  包间里,迷离的灯光、嘈杂的音乐、摇骰子喝酒的男男女女……

  这样的KTV在勐海县的街头随处可见。K歌、喝酒,这被当地的年轻人称为“最好玩的”娱乐方式。

  当音乐响起的时候,22岁的郎山扯开嗓子吼唱了起来。

  郎山退伍回来近一年了,还没完全适应寨子里的生活。

  对于郎山这样来市里消费的村民来说,一个晚上花掉一两千元是常事,一次会待上一周左右,一两万元花光了,玩腻了再回家。

  而除了去县城娱乐,吸毒竟也成了年轻人“打发青春”的方式。

  在老班章村口,一座废弃的小学里,教室的地板上满地的瓜子壳、带洞的饮料瓶。当地村民透露,这里成了村里年轻人吸毒的场所。这位村民说,年轻人会把矿泉水喝掉一半,然后在瓶子上打个洞,放上麻黄素,这就成了“冰壶”,他们用嘴巴对着瓶口就欲醉欲仙地吸开了。

  他还记得,每次来的时候,地上总有一大堆吸毒留下的带洞的瓶子。

  老班章村一位村干部表示,作为哈尼族的村民,他们有自己的村规,每年都得全村村民按手印签字。“严禁吸毒”是他们的头条,在过去的这几年里,村里已有三个年轻人因吸毒被驱逐出村。

  在村口通往昆明市的高速公路上,有武警拦住路口对出村的车辆挨个检查,看看他们是否从村里携带毒品出来。

  勐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海全表示,近年县政府加大教育力量,“我们小学至高中都免费,在村民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让他们的精神生活水平进步。”王海全说,县政府正在修路、建健身广场等设施。

  关于吸毒,王海全表示,每个寨子都有自己的联防队,他们和当地的公安紧密配合,在每条边境线上都有公安干警巡逻,当地的禁毒工作力度在全国是最大的。

  “以前村民卖茶叶很实在,现在他们也会把坏茶叶掺杂在好茶叶里一起卖。”一位在当地经营了多年的广东茶商说,他每次都会亲自去村寨里买茶,那样才靠谱。

  村民打算 未来交给下一代

  老班章村曾经的村干部杨波坐在自家后院的藤椅上,在一张巨大的茶桌面前泡茶。他先用一个吸水器将桶装矿泉水压到水壶里,然后烧水、沏茶。那模样和城市里的茶庄没有两样。

  在老班章村茶叶“走红”之前,村里人最高的学历是初中,而更多的孩子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自从2006年,老班章的茶叶价格开始大幅度上涨之后,村民的腰包开始鼓了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当地政府狠抓九年义务教育。

  随着越来越多的操着普通话的外地商人前往寨子收茶,村民们意识到了普通话的重要性,开始送孩子们去上学。近些年,村里出了几个大学生。

  杨波最骄傲的是,他的女儿上了中专。而他即将入赘的女婿是个大学生,他打算以后将家里一百多亩茶叶交给女婿打理。

  在村民们看来,去县城工作已是最远的距离,“打工”这个词对他们而言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守着这片茶叶宝地,是他们全部的未来。(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文/丽案调查记者 邹艳 摄/记者 郭谦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