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到“人才” 天津推开经济内生动力之门
中新社天津6月16日电 (记者 田齐 刘家宇)2013年,高山杰离开家乡吉林白山,怀揣梦想来到天津,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今年7月,高山杰将毕业,并将进入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国新一代火箭基地工作,进行中国“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火箭的装配。采访中,他自豪地说,由于所学的技能与实际生产过程知识匹配,操作能力强,所以顺利被用人单位录取。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慢慢消失,释放“人才红利”的职业教育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内生动力。
高山杰的母校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创办于1985年,是目前中国和德国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也是中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建校30多年来,该校秉持独特的职业教育理念,培养了数十万技术工人,被业界誉为金牌蓝领的摇篮。
多年来,天津深化产教融合、支撑产业转型升级,职业教育发展已成为特色。截至2015年底,在天津,像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这样的职业院校已有116所,在校生29万人,其中,高等职业院校26所,在校生17.8万人。天津率先形成了“高职、本科、硕士”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成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
“天津85%高职院校由行业主办。”据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任王璟介绍,天津先后组建19个中高职教学衔接、学历教育与职工培训相结合的行业职教集团,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职业院校设置专业与天津市主导产业对接率超过90%。
得益于“校企合作”,天津职业教育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空客A320总装线、大众变速器、中科曙光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2015年该市高职毕业生就业率逾96%。
记者从天津市政府获悉,为进一步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满足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2012年,天津首创了“职业培训包”模式,将职业标准、教学师资、实训考核等培训鉴定全过程进行规范、打包,变职业培训的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目前,该市累计启动开发了242个职业1056个培训包,涉及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10大产业类别。其中,228个职业、960个培训包已进入实验性培训阶段。
“十二五”期间,天津高技能人才由26.9万人增加到49.1万人,为该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了技能人才保障。在此基础上,2015年,天津启动实施了“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有组织的培训和自学,使120万人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到2017年,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达到276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70%以上。
2016年3月,中国在海外设立的首个职业教育领域“孔子学院”——由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国大城技术学院建立的“鲁班工坊”落成揭牌。伴随中国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职业教育的“天津模式”亦开始走出天津,走向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