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究南京大屠杀难民所中的人生 学者用细节展现“历史温度”

2016年12月11日 15: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南京12月11日电 (记者 朱晓颖)南京学者正试图对南京大屠杀期间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难民在难民所度过的岁月进行还原。

  11日,领衔该微观课题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告诉中新社记者,南京大屠杀期间,拉贝、贝德士、米尔斯等20余位西方人士倡议设立了南京国际安全区。安全区内,共有25个难民收容所。在日军屠城最黑暗的时期,南京安全区内外的30余个难民所庇护了20余万难民。

  从1937年12月10日到1938年2月5日,金陵女大难民所中共诞生了37个新生儿,最终只有12个婴儿存活,其余婴孩因生病、营养不良等原因夭折。“刚刚降临的无辜新生命,也沦为残酷战争的受害者。”张连红感叹。

  再如,当时的金陵女大难民所,早晚只能提供一顿收费的稀粥,中午没有吃的。那些确因贫穷买不起的难民,经过甄别也可获得免费稀饭糊口。

  一些难民所面积不大,却容纳数万人。为了防止烂脚病和各种传染病,难民所想方设法从上海运来蚕豆,为难民增加力所能及的稀薄营养。

  安全区也并不安全。张连红同时在搜集难民所中发生的日军暴行,例如屠杀放下武器的战俘、抢劫妇女等。

  安全区内外的30余个难民收容所中,只有两所负责人是外国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难民所所长——美国人明妮·魏特琳女士,江南水泥厂难民营负责人——德国人京特、丹麦人辛德贝格。绝大部分难民所的管理人员都是中国人,他们是难民中自行推荐、挺身而出的核心成员,有不少是知识分子、社会精英。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张连红正在进一步挖掘。

  在张连红看来,宏大叙事的南京大屠杀,是由众多细节组成的。只有把这些最打动人的细节说清楚,才能展现历史的厚重与温度。

  南京大屠杀期间难民所研究课题拟耗时四到五年。研究成果将集册出版。(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