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春运返城人:轻装踏上追梦路
中新社石家庄2月10日电 题:探访春运返城人:轻装踏上追梦路
中新社记者 李茜
9日,踏上K474次列车已40多个小时,23岁云南哈尼族小伙张顺文和18岁同乡张海滨离梦想中的北京更近了。这是他们第一次走出大西南,穿越大半个中国只为了“不负青春”。
一年一度的春运接近尾声,在“返城大军”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背着轻便的行囊离开家乡,为的是前往另一个城市“逐梦”。
皮肤黝黑、方言略重的张顺文很少与车厢里的人攀谈,只是听着身边同样“北上”的人聊着北方城市的模样。此前在昆明做建筑工人的张顺文月薪近4000元人民币,也能过自己的小日子,“云南很美,旅游胜地的工作机会也不少。”当听北京的朋友说大城市能让人成长得更快,他决定离开“安逸”的家乡,成为家族中第一个进京的人。
张顺文只带了一个不足一米长的行李袋,里面装了几件薄衣和一些个人用品,并没有跋涉远途的大包小包的食物。“轻装上阵心里也会更轻松,到了新环境一切都会有的。”虽然未来都是未知数,但张顺文并不畏惧,他认为无论在云南还是北京都有年轻人的一席之地,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吸吮大城市的新鲜。
湖南人陈子仁也是“轻装”返城,行李中只有一身贴身衣服,还有临出门时母亲塞进包里的家乡特产酱板鸭。陈子仁说,“其实那边什么都有,买啥都方便。”他的目的地不是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而是河北县级市定州。
在定州工作已5年的陈子仁见证了这个文化古城是如何兼具古韵与现代。这两年定州市打造古文化风情街,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发展现代化配套设施,吸引了外地人来这里就业、安家。
“京津冀协同发展给了小地方很多机会。”45岁的陈子仁说,他在这里学习了不锈钢加工工艺,这在家乡是很少见的,他准备在这里再积累两年经验和财富然后回湖南创业,把先进的技术带回老家。
“离开家乡都会难过,但年轻时的学习就是为了年老时的不后悔。”陈子仁说,他给自己定下了明确的目标,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步入不惑之年的云南普洱人周敏敏如今已在河北燕郊买房安家,她居住的小区能听到天南海北的方言,邻居大多是跟她一样在北京务工的外地人,每天往返河北和北京之间。
“燕郊不再像人们传说中的‘鬼城’,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很多外地人留在燕郊过年,这里越来越像个家了。”周敏敏说,她这次并未从老家带特产到河北,她希望能努力把父母早一点从老家接过来。新的一年,她还希望能有个宝宝,让这个家更完整。
列车靠近目的地,张顺文打开手机,在微信上跟父母报平安后开始熟悉北京的地图,开启自己新的人生旅程。(完)